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

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

ID:35371945

大小:58.2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4

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_第1页
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_第2页
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_第3页
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_第4页
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ApplicationandImprovementofLegalInterpretationMethodsinGuidingCases作者:孙光宁作者简介:孙光宁,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文出处:《中国法学》(京)2018年第20181期第96-117页期刊名称:《法理学、法史学》复印期号:2018年06期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屮的运用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5CFX006)的阶段性成果。在中国法

2、治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种司法制度创新也层出不穷,案例指导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从指导性案例在裁判文书中被弓I用的现状来看,案例指导制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根据相关实证研究的结果,半数指导性案例从未被援引过,即使被援弓I的指导性案例在比例上也过低。造成这一W况的原因,除了指导性案例自身存在着一定缺陷,还应当包括法官仍然不习惯于判例式的审判思维方式,对于参照指导性案例以及解释待决案件感到比较陌生。要真正发挥指导性案例的实践价值,还需要技术层面上的相应提升。从案例指导制度的借鉴对象——先例制度的经验来看,外在制度的强制约束效果并不明显,通过硏习案例中的解释

3、方法和技术,反而是真正发挥案例作用的长久途径。一般而言,大陆法系的法律解释方法主要包括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法意)解释、目的解释、合宪解释和社会学解释等。其中,文义解释方法的适用具有优先性,其他几种解释方法则合称为论理解释,在适用上并无绝对的位阶关系。很多指导性案例的裁判理由在引述"法律规定"(或者"法定")之后,经常直接获得相应的解释结论,基本没有继续展开论述。从这个意义上说,文义解释的运用在指导性案例中一般表现为直接依据"法律规定〃做出判断。虽然文义解释的优先性在学理研究和实务工作中都得到了充分肯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在指导性案例中的普遍使

4、用就应当获得全面肯定。从整体定位上来看,《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第二条,指导性案例都是带有一定疑难色彩的案件。这些案件并非司法日常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普通案件,在多数情况下很难简单地直接运用文义解释完成确定判决结论的任务,而是经常需要借助于其他解释方法。如果文义解释方法占据着绝大多数指导性案例的裁判理由,那么,待决案件的法官就没有必要研习以及参照指导性案例了。从目前已有的指导性案例正式文本来看,径行适用〃法律规定〃而不做附带说明,表面上尊重了文义解释的优先性,但是在实质上却存在着不少隐患。一方面,〃法律规定"中的"法律"在范围上存在着指向不明、甚至矛盾

5、的因素,并没有在指导性案例的裁判理由中得到恰当的解释说明。"法律规定〃(包括"法定〃)虽然经常出现,但是其范围却非常宽泛。其中的〃法律〃并非仅仅由立法机关所发布,而是广义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在指导性案例中,一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规章、司法解释等等,都被援引作为法律依据。这种宽泛的〃法律"范围本身就带来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了〃法律规定〃的明确性。另一方面,单独使用文义解释方法,很难明确处理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复杂关系。"法律规定"在很多案件中并不明确,那么,实际的审判工作必然留给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特别是那些带有争议和疑难的案件,法官自由裁

6、量的空间尤其明显,多数指导性案例都有这种特征。所有的指导性案例都带有一定程度的疑难色彩,这一定位与适用于普通案件的文义解释方法之间存在着“错位"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各个指导性案例并不是为了让法官了解普通案件及其文义解释的运用,而是为了展现多种解释方法在疑难案件中的运用,使得后案法官领略和研习其中包含的司法经验和智慧。文义解释与普通案件的对位关系,不能简单照搬到对指导性案例的分析之中。如果说文义解释是"就法论法"的话,那么,论理解释就是"法外求法",是从法律规范之外的诸多因素岀发,对案件事实所涉及的法条逬行解释。大量引入论理解释,能够展示指导性案例的

7、创新之处,为各级法官提供研习的样本和素材,也能够提升法官运用法律解释方法的能力和水平。(一)目的解释的运用及其效果:目的解释是从法律规范的目的岀发,阐释模糊或者冲突规范的含义。目的解释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了普遍肯定。在带有疑难色彩的案件中,法律规范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在结合其目的时能够得到更好的解释说明。虽然学术探讨可以对特定法律规范的目的逬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但是,对于处理具体案件来说”目的解释方法的运用却需要特定的〃外在”依据获得明确。对于主审法官来说,进行目的解释时获得外在依据的最主要和最直接途径,是以成文法为代表的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中的立法目

8、的、司法政策和法律原则”都是具体指导性案例在对其裁判结果进行论证时所使用的,而最高人民法院还通过一种特殊的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