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课件

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课件

ID:35371952

大小:74.89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3-24

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课件_第1页
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课件_第2页
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课件_第3页
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课件_第4页
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九章法律行为»•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主要法律事实»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与法律事实»研究法律行为,首先需明确作为法律事实之一的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关系间的联系。►»思考(复习)问题:»民法中的法律事实类型体系?»法律行为在法律事实中占何地位?»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关系间有何关系?►为什么专门研究法律事实之一:法律行为?►»—、民法中的法律事实类型表(复习)二、法律事实是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三、法律关系的变动是法律事实引起的结果»法律关系为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的变动通常简称为权利的变动(权利取得、变更和消灭)。►(一)权

2、利的取得(权利的发生)»1、原始取得:不以他人的权利为依据,独立取得权利。卜(举例说明)►2.继受取得(也称传来取得):以他人继存的权利为依据取得权利。►(举例说明)►»(二)权利的变更»权利本身存在,权利的主体、客体、内容、效力发生变化。卜(三)权利的消灭»权利与主体分离,原权利主体丧失权利。卜权利的消灭分:►K绝对消灭:权利不再存在。如权利标的物灭失。►2.相对消灭:权利本身存在,只是权利主体变更。»四、法律行为是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最主要的法律事实►»从上述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的相互关系可知:»法律行为是主体形成法律关系的主要

3、手段,是连接主体与权利的桥梁和纽带。»即:主体…通过行为…•取得权利,享有权利。没有行为,主体与权利脱节,法律关系也不可能形成。»第二节法律行为制度的意义卜法律行为是德国式近代民法的标志性概念,为德国民法首创,是德国法学家抽象思维的精华。►卜一、法律行为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K是民法分则中各具体行为的一般规则;卜2、是民法总则中的基础与核心内容;»3、是一个国家民法典体系形成的逻辑基础。卜二、法律行为制度的价值功能»法律行为制度是法律赋予主体自由创设法律关系的手段。是实现私法自治的工具。»人人可依其所想要达到的私法效果,自由创设法

4、律关系,称之为私法自治。»人各自按照其自由意志取得其所期望达到的权利义务,也是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卜第三节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卜一、概念卜民法通则第54条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学理解释: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意思表示旨在发生私法效果的一种法律事实。卜二、法律行为的特征►K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意思表示是行为的当事人将心中旨在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内在意思表示出来的行为。►意思:产生某种私法效果的内在意思(效力意思);►表示:将内在的效果意思通过

5、外在方式表示出来。►►说明:法律行为的成立,须有一个或数个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以外的事实也可作为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之一,但无意思表示要素的行为,不是法律行为。►►2>法律行为是基于意思表示的内容旨在发生私法效力的行为。►卜法律效力有公法效力与私法效力,民法上法律行为的效力限于私法效力(权利得丧变更)。►»法律行为效力为法律创设,然而法律赋予法律行为以法律效力的理由,在于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内容也希望产生该效力。因此,法律与意思表示,合作规定了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卜3、法律行为是引起法律关系变动(权利变动)的法律事实。►►无论是有效的

6、法律行为,还是无效的、可撤销的、效力待定的行为,均以法律效力的发生(设权的意思表示)为目的,符合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故都是法律行为。►»三、法律行为与相关行为的区别»1、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事实上有此行为,即可发生效果,行为人有无取得此种法律效果的意思,在所不问。如:先占、绘画、拾得遗失物、添附等。►(1)事实行为是非表意行为,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2)事实行为产生法定效果,法律行为产生意定效果;►(3)事实行为不适用法律行为的规定,尤其是关于行为能力的规定。►(4)事实行为的本质在于其客观性特点,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

7、意思表示。»2、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的区别»准法律行为是表示行为,但该意思表示主要是主体向外表示自己具有法律效力的某种主观意思,当事人的意思效果与法律效果往往不同。►»比如,合同法第48条规定,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卜该催告法律后果的产生,与催告人具有何种意思无关,催告人也许更希望对方作出追认表示,然而法律规定期限届满后,仍未作出表示,视为拒绝追认。►►由此可见: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旨在产生当事

8、人希望产生的法律后果;►而准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并非产生行为人希望产生的法律后果。►准法律行为类推适用(准用)法律行为的规则。»3、法律行为与好意施惠行为(情谊行为)»法律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是行为人想要产生的法律后果;卜好意施惠行为是发生在法律层面之外的行为,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