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浅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形势与政策—浅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ID:35490609

大小:63.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5

形势与政策—浅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_第1页
形势与政策—浅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_第2页
形势与政策—浅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_第3页
形势与政策—浅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_第4页
形势与政策—浅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形势与政策—浅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摘要:习近平同志对屮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重要论述。屮国经济发展形态的变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宏观经济调控的思、路和原则以及宏观调控政策都应有所调整,以适皿屮国经济“新常态”。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发展形态;机遇;挑战;宏观政策引言2014年5月,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耍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⑴。2014年11月。习近平又在亚太经合组织

2、(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新一代决策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是建立在对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走势及其内在原因深刻洞察基础上的。首先,中国经济“新常态”准确定义了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的新特点。1212010年随后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的经济增速己正式告别超过8%的快速増长,进入到7%以上、8%以下的中速增长周期。并且中速增长将成为今后多年的常态⑵。其特征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平稳和质量,不再肓目追求过快的速度。其次,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定义深刻洞察了中国经济增速冋落的深层次原因

3、。改革开放以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环境污染加剧、社会才盾增加以及国际压力变大的严峻挑战,意味着II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增速的卜•滑是必然的。再次,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定义准确描述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模式。这意味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一种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的新的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应该被建立。1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态势1.1经济增长减速的新常态2001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平均值为10.4%;从2012年初至2014年初,齐个

4、季度的GDP增长率都在7%至8%Z间,2014年一季度增长7.4%o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只要年均7%的增速就够了⑶。李克强总理做公开经济报告时也指出,如杲中国每年要维持新增1000万的就业,中国经济增速只需要7.2%就可以。1.2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常态宏观政策的三字真言是“保增长、控风险、调结构、促改革”,这意味着宏观政策需耍告别过去刺激依赖症。保增长是底线,如果经济增速在7.2%以上的合理区间,不会采取非常规的刺激措施。控风险仍是当前宏观政策的焦点

5、乙一。导致屮国当前经济增长减速的周期性原因主要来H债务扩张和随后的政策紧缩效应。2008年危机Z后屮国的强力刺激措施通过债务扩张实现经济的超常反弹,杠杆率上升Z后,产能过剩和局部的房地产价格泡沫无以为继,只能通过痛苦的债务紧缩过程实现去产能、去杠杆口标。去产能的典型表现是PPI连续26个月负增长⑷。另外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统计,杠杆率上升的具体表现是,2007年中国非金融企业总负债占GDP比重为186%,但2012年这一比重上升至266%o另外,审计署的统计表明,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和地方政府或

6、有债务合计数,2010年是10.7万亿元,2013年6月底是17.9万亿元两年半时间增加了67%。为控制房地产泡沫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国采纳了缓慢缩减货币供应増速、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等结构性紧缩货币政策;同时加大反腐力度,财政支出增幅也时有放缓⑸。很显然,真正的去杠杆目标未实现Z前,时断时续的结构性金融紧缩和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将是常态。1.3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中国止从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强国转型,以第三产业術量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在2013年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1%o伴随着收入和资木存量的增长,中国正在从投资和出口

7、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过渡⑹。从历史经验看,这必将明显提升对服务业的需求,尤其是商贸物流、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另外,中国区域结构将趋向均衡发展的新常态。如京津冀经济圈、21世纪海上丝绸Z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超人城市群等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空间。1.4要素供给的新常态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资本形成的増速将随储蕎率有所下降;土地、能源和环境约束加大。经济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低土地成木、低能源成木和低环境成木的时代已经过去,我国依靠扭曲土地成木、能源成木和环境成木等形成的特殊优

8、势将逐渐消失。全要素生产率难以人幅度提高。一是短时期内技术水平难有大的突破和提高。二是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有所减弱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再配置带來的整体生产率上升,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来源,但我国农村可转移劳动力数量出现下降趋势。这些要素供给的新常态决定了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存在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