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

ID:35504285

大小:60.6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5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_第1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_第2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_第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屮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2、对比分析《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两大发现的论述。3、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质体现在哪些方而?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现代性的?这一批判对于理解和领会中国的社会现实有怎样的意义?4、马克思在《I専士论文》中是如何评价伊壁鸠鲁哲学的?重新解释“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哲学立场是什么?这种解释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5、马克思是如何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的?应当怎样来理解“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6、费尔巴哈是如何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这一批判对于马克思的哲

2、学变革具有怎样的提示作用和推动作用?7、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是什么?应当如何来理解异化劳动学说在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中的作用?马克思是如何由此开展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8、如何在存在论的高度上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原则?为什么说异化和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9、马克思是如何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他在黑尔格的辩证法中发现了哪些积极因素?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费尔巴哈?10、怎样來理解“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的现实而提”是什么?应当怎样来理解“现实的个人”?11、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对象性的活动”來洞穿意识

3、的内在性,从而实现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的?1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以“实证”的历史科学來取代传统哲学,这将是一门怎样的科学?A卷(课堂开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上)试题及答案(山东大学哲学系2005级)一、简释概念(30分):1、原子偏斜:答:①伊壁鸠鲁认为原子的运动方式有三种:在重量作用下的直线下落,偏离直线和多个原了的碰撞。第二种运动为伊氏的独创。②直线运动体现了物质性的原则,而偏斜运动是原子的形式规定。③一直线下落是强制运动,表示必然性原则;而偏斜则体现了偶然性和能动性的原则。2、宗教鸦片说:答:①宗教是丧失了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它是一种颠倒

4、的意识,是对颠倒的世界(当时的社会和国家)的反映,宗教是人的木质在幻想中的实现。②宗教里的苦难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它的抗议。宗教是人民的鸦片。③废除宗教里的虚幻的幸福,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必须对这种精神鸦片展开理智的批判。3、市民社会:答:①马克思用它主要指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即资产阶级社会。②这是一种与特定的生产阶段相对应的交往形式(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包括资产阶级社会的工业生活和商业生活。③这种从一定生产和交往屮发展出来的社会组织,是以国家为首的整个唯心主义的上层建筑之物质基础。4、意识形态(Ideology):答:①意识形态(Ideology)—词在其创

5、建者特拉西那里指“关于观念的科学”,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回声,后被拿破仑贬义化。②马克思继承了这种贬义用法,并创造性地用这个词来指一切头足倒置的思想体系(意识形式),即唯心主义的精神生产方式及其产物。在他那里,意识形态=唯心主义。③狭义的意识形态指包括道德,宗教和哲学等在内的意识形式;而广义的意识形态则指以国家为首的整个上层建筑领域。5、实践的唯心主义:答:①马克思把意识分为“实践的意识”和“理论的意识”两大部分,社会权力属于前者,哲学等属于后者。实践的意识(社会权力)作为对一定的社会生活(如市民社会)的反映,也是第二性的东西。②在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工的条件下,社会权力必然要独立化(

6、统治阶级化,政治化),同它的经济基础相对立。③这个独立化了的社会权力就是“实践的唯心主义”,即剥削阶级的国家。其中,“唯心主义”指国家对社会的经济剥削;“实践的”指这种剥削的手段是具有普遍强制性的暴力(Gewalt,权力)。因为,实践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双重特征。二、文本释读(50分):1、“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并用历史的例了来加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一卷,p.71—74)答:①要实证地、经验地观察社会生活,而不是思辨地、哲学地观察生活。②意识是对于一定的社会生活(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在任何吋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的存在,而这个存在就是人们的

7、物质生活。③全部的意识形态都是以头足倒置的方式,即唯心主义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种不正常的意识方式是由当时的有局限性的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的。④同哲学的、思辨的方法相反,马克思的方法是从尘世到天国,这两种方法是根本对立的。⑤对哲学的拒斥是创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屮心思想环节。对人类生活和实践发展活动进行描述的实证科学的方法代替了过时的思辨方法,真正的实证科学取代了思辨哲学。⑥在实证知识同思辨哲学对立的条件卜;取代哲学的是从对人类的历史活动的客观描述中抽彖出来的最一般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