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分解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分解

ID:35549378

大小:245.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3-27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分解_第1页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分解_第2页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分解_第3页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分解_第4页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一章绪论1.1集中供暖的发展概述集中供暖是在十九世纪末期,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集中供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利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集中的热源向一个城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集中供暖不仅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源,改善人民生活,而且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能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1国外集中供暖发展概况集中供暖方式始于1877年,当时在美国纽约,建立了第一个区域锅炉房向附近14家用户供热。20世纪初期,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开始利用发电厂内汽轮机的排气,供给生产和生活用热,其后逐渐成为现代化的热电厂。在上

2、世纪中,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城镇集中供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集中供暖事业长期以来是实行以积极发展热电厂为主的发展政策。原苏联集中供暖规模,居世界首位。地处寒冷气候的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集中供暖事业发展迅速,城市集中供暖普及率都较高。据1982年资料,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集中供暖普及率为35%;丹麦集中供暖系统遍及全国城镇,向全国1/3以上的居民供暖和热水供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废墟中进行重建工作,为发展集中供暖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目前除柏林、汉堡、慕尼黑等城市已有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暖系统外,在鲁尔

3、地区和莱茵河下游,还建立了联结几个城市的城际供暖系统。在一些工业发达较早的国家中,如美、英、法等国家,早期多以锅炉房供暖来发展集中供暖事业,锅炉房供暖占较大比例。不过这些国家已非常重视发展热电联产的集中供暖方式。1.1.2国内集中供暖发展概况我国城市集中供暖真正起步是在50年代开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国务院1986年下发《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对我国的集中供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参考资料word文档整理分享虽然我国这些年来集中供暖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和国外相比,我国目前采暖系统相当落后,具体体现在供暖质量差,即室温冷热不均,系统

4、效率低下,不仅多耗成倍能量,而且用户不能自行调节室温。在功能上,发达国家通常室内温度保持22摄氏度,我国仅为16摄氏度,而且我国的供暖质量很差,室温冷热不均,系统热效率低下,大多数地方没有采取按户计费,用户也不能自行设定和调节室温等等。我国城市集中供暖目前存在的能源浪费主要来源与:建筑的保暖隔热和气密性能差;采暖系统相当落后。造成结果是:低效率,我国供暖采暖系统普遍存在低负荷、低效率运行,实际供暖面积平均只有设备能力的40%左右。管网输送效率低,管道泄漏和偷水现象严重;缺乏控制手段:我国供暖系统只有简单的调节手段,水力水平失调、垂直失调严重:没有恒温装置,供热不足和过度时,

5、没有有效的调节手段;缺乏计量手段:采暖系统一般不设热表,没有计量收费造成用户不会主动去节能,没有计量也造成了管理运行人员没有具体数量上的依据来运行管理。换热站的发展为改变了之前供热系统的众多缺陷。1.2换热站的简介及运行现状换热站与锅炉房是根本不同的。锅炉房是用燃料把水(或其他介质)加热到具有一定参数的地方;而换热站是为了把锅炉房生产的高温热水(高于100C)转换成能够直接给用户供热的热水(低于100C)。锅炉房是生产地,其主要设备有:锅炉、鼓风机、引风机、循环泵、和各种辅助设备(上煤机,除渣机)等,其中锅炉是主体。而换热站是个中转站,现在换热站的主要换热方式有:换热板、混

6、水等。说白了换热站就像一个大的过水热,唯一不同的是它很大.它们都属于供热系统的一部分,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其工艺流程是:锅炉房——(高温热水)——换热站——(低温热水)——用户——(低温热水)——换热站——(低温热水)——锅炉房通常换热站内部设备可分为两个部分,即采暖系统和民用生活系统,目前我国换热站大部分没有民用热水设施。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换热站内应该普及生活热水系统,来提高集中供暖的效益。换热站的主要设备有:离心水泵、汽-水换热器、热水储水箱、过滤器、补水泵调节阀热媒参数调节和检测仪表、防止用户热水供应装置生锈和结垢的设备等。换热站内还安装有

7、热量表以及调节供热量的自动调节装置。但是目前来说大部分换热站还不能实现全自动化无人值守,大部分缺乏控制手段,耗能严重造成资源的许多不必要的浪费。1.3课题的来源及意义参考资料word文档整理分享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供暖质量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在传统供热模式下,为满足供热需求,换热站内设备运行参数多为人工调节,随着室外温度及热负荷的不断改变,不断的人工调节二次供水温度以保证用户室内能够维持恒定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手动调节必然存在着较大偏差,只能够根据经验达到粗调节,不能够居民对室内温度恒定。为了改变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