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缺陷处理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缺陷处理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ID:35563826

大小:84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3-27

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缺陷处理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缺陷处理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缺陷处理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缺陷处理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缺陷处理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缺陷处理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一、编制依据3二、工程概况32.1设计概况3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42.2.1地质概况42.2.2水文地质5三、缺陷原因分析53.1渗漏水原因分析53.2鼓包和漏筋原因分析53.3预埋件、接驳器偏位原因分析53.4地连墙侵限原因分析63.5地连墙墙身夹泥层原因分析63.6墙身接头处涌水、涌泥原因分析63.7墙体开叉、表面平整度差原因分析63.8墙身声测管,测斜管堵塞原因分析63.9墙身砼强度不够原因分析6四、缺陷修补目标6五、缺陷处理方法65.1渗漏水处理65.2鼓包和漏筋处理75.3预埋件、接驳器偏位处理

2、85.4地连墙侵限处理85.5地连墙墙身夹泥处理95.6墙体开叉、表面平整度差处理95.7声测管、测斜管堵塞处理95.8墙身混凝土强度不足处理9六、施工工艺96.1渗漏水处堵漏施工9第17页共17页6.1.1施工工艺流程96.1.2施工方法106.2基面处理施工工艺(含鼓包和漏筋修复)136.2.1基面处理(含鼓包和漏筋修复)施工工艺流程136.2.2基面处理施工方法(含鼓包和漏筋修复)13七、施工材料147.1堵漏材料147.1.1注浆堵漏材料147.1.2无机堵漏材料(双快水泥)注浆材料147.2主要机械及人

3、员安排147.2.1机械设备配备147.2.2施工人员配置15八、安全生产管理158.1安全方针158.2安全保证措施15第17页共17页一、编制依据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7、《钢筋机

4、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二、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xx车站总长372.8m,车站标准段为地下两层双岛四线车站,换乘节点处为地下三层,北端局部为地下单层。20号线及12号线站台宽度均为13m,标准段宽度为43.3m,底板埋深约17.2~19.95m,换乘节点处底板埋深约为24.2m,顶板覆土3m。北端地下单层处顶板覆土10.7m。本站南端接两层明挖区间,与车站同步施工,北端接盾构区间,并预留盾构始发条件。围护结构采用1000mm厚地连墙+内支撑的形式。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第17页共17页图2-1车

5、站位置示意图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2.1地质概况车站范围为xx地貌,现状地形平坦,局部有起伏。车站范围内地层主要有<1-1>素填土、<2-1>淤泥、<6-1>可塑状砂质粘性土、<6-2>硬塑状砂质粘性土、<11-1>全风化片混合花岗岩、<11-2>强风化片混合花岗岩、<11-3>中风化片混合花岗岩、<11-4>微风化片混合花岗岩。图2.2-1地质剖面图第17页共17页2.2.2水文地质1)地表水车站场地,为滨海滩涂区,地表水系发育,其中车站北端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水塘,受海水潮汐影响,地表水体咸化严重,潮差达1

6、~1.5米。2)地下水根据场地地下水的形成、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及水理性质,地下水可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勘察范围内所有钻孔均遇见地下水。勘察时测得钻孔中初见水位埋深为0.4~2.1m,标高为0.36~3.45m;稳定水位埋深为0.6~2.0m,标高为0.86~3.15m(由于勘察期间天气为局部暴雨,造成水位变化)。基岩裂隙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9.0~20.0m,标高为-16.33~-15.33m。三、缺陷原因分析3.1渗漏水原因分析挖槽机成槽时,粘附在上一槽段混凝土接头面上的泥皮、泥渣局部未清除

7、干净,浇注混凝土后使形成泥土隔层;个别槽段内沉渣较厚,在混凝土浇筑时部分沉渣会因混凝土的流动推挤到墙段接头处和两根导管中间,会形成墙段接缝夹泥渗水和墙体中间部分渗水。3.2鼓包和漏筋原因分析由于地层存在多种夹层和软弱地层,车站南端1-10轴未进行槽壁加固,成槽时泥浆护壁效果不理想;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不能采取预降水措施,以及个别搅拌桩施工局部位置发生偏差等情形都可能造成地连墙鼓包和局部漏筋现象。3.3预埋件、接驳器偏位原因分析预埋件、接驳器按设计位置布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成槽累计误差,钢筋笼吊装误差,钢筋笼上浮或下

8、沉,引起预埋件较大的偏位。3.4地连墙侵限原因分析地连墙外放10cm以防止施工误差造成侵限问题,但由于场地南端存在大量管桩,以及搅拌桩槽壁加固垂直度控制不够,仍可能造成侵限主体结构。3.5地连墙墙身夹泥层原因分析第17页共17页灌注时导管与导管的间距过大,摊铺面积不够,两个管灌注混凝土时不同步,导致灌注速度不一致,上升的速度也不一致,浮在最顶部的泥浆被挤向慢的一边,有块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