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课堂的布白艺术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课堂的布白艺术

ID:35670656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09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课堂的布白艺术_第1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课堂的布白艺术_第2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课堂的布白艺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课堂的布白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化学课堂的布白艺术画家绘画,总是要留点空白,正所谓密不透风,疏可奔马。“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有名的布白之作,目的是要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文人写文,讲究含蓄,“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劳道,伏采潜发”,目的是让读者从有尽的文字中体会到无尽之意。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因而也可借鉴“布白”的手法,将“布白”运用于教学,并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启迪其思维。下面就化学课堂教学,谈谈几种“布白”的方法。一、引而不发,形成“心理空白”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其实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心理上的

2、空白。教师可精心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使课堂教学呈现一触即发之势,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并引而不发,使学生形成心理空白,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设计两种情境。①问题情境: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会!当问到为什么时,学生回答;因为它们都是盐,不是酸和碱。教师说:果真如此吗?让我们做个实验!教师当即演示了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实验完毕,学生顿生疑问:为什么?接着又演示了在盛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试

3、液,对比三个试管,溶液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和紫色。学生面对实验事实,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为什么有些盐溶液呈中性,而有些盐溶液却呈酸性或碱性?②事件情境:某宾馆门口霓虹灯导线着火燃烧,一保安立即切断电源,另一保安手拿泡沫灭火器急匆匆赶来,倒转灭火器,喷出大量白色泡沫,火熄灭,紧张的学生吐了口气,教师问:你知道灭火器里喷出的是什么吗?学生都知道是二氧化碳,这时教师告诉学生:灭火器里装的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学生一脸茫然: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怎么会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呢?教师因势利导,进入课题,引领学生寻找原因。真可渭是“山

4、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借助旧知先给学生造成认知冲突,引而不发形成心理空白,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而且能启迪学生转换思路,去发现新的方法,接纳新的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将大幅度提高。二、故意停顿,形成“时间空白”在处理新课或解决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能马上指定或催促学生回答,而应该故意停顿一下,留出一定的“空白”时间让学生默默思考,以适应其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让他们在静思中理清思路,孕育融会贯通的种子。例如,在学习完乙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的分子反应机理之后,我故意停顿一下,问学生:是不是所有的

5、醇都可以脱水生成烯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回答:只有在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的醇才能脱水生成对应的烯烃。这样通过短时间的思维调整,使学生对反应本质有了理性的认识。又如,在电解饱和食盐水演示实验中,阳极放出Cl2,进而可推得Cl-失电子能力比OH-强,这时教师放慢声调:真的如此吗?学生经过紧张思考后,有学生说:不一定,沉默片刻后,又有学生说:我赞成这个观点,因为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大,而OH-浓度很小,当然阳极产生Cl2,若[Cl-]≤[OH-],可能阳极得到O2。教师及时赞赏,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比较Cl-和O

6、H-失电子的难易。这种有意识的停顿,学生被压抑的思路全面解放出来,怀疑精神顿生,灵感由此而生。象这样在时间上留下一块“空白”,给予学生消化、吸吮,驰骋的天地,不仅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三、虚实相生,形成“思维空白”“虚实相生”是渗透哲学、儒家、兵法等方面的中国传统的辩证艺术,化学教学中同样也存在这样的辩证关系。教学中的“实”指的是老师的讲解与激趣。“虚”指的是停顿与布白。辩证地看,教师在课堂的虚处,却是学生实实在在的“实”处,是其思维的过程,信息内化、强化的阶段。“虚”与“实”

7、之间,要让“导”使其充分结合在课堂内。例如,在做完Mg(OH)2溶于浓NH4Cl溶液的实验后,我问学生:怎样从理论上解释Mg(OH)2能溶于浓NH4Cl溶液?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下列两种解释:在含Mg(OH)2沉淀的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2OH-①NH4Cl溶液呈酸性,NH4++H2ONH3·H2O+H+,以上两式产生的OH-和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H2O,促使Mg(OH)2继续溶解。②Mg(OH)2溶解是OH-与NH4+相结合形成弱电解质NH3·H2O所致。此时,老师不急于表态,

8、而是追问一句:究竟是哪一种解释正确?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学生经过热烈讨论,试误,修改,然后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实验之:在新制的Mg(OH)2沉淀中加入浓NH4AC溶液,沉淀溶解,证明②的观点是正确的。此时再作如下点拔:NH4+水解很微弱,溶液中[NH4+]远大于[H+]。问题便迎刃而解。虚实结合贵在引导,引导得当,就可让其意时相承,使学生陡感柳暗花明。“实”强调的是教师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