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引领生成,构建有效动态课堂

合理引领生成,构建有效动态课堂

ID:35716997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4

合理引领生成,构建有效动态课堂_第1页
合理引领生成,构建有效动态课堂_第2页
合理引领生成,构建有效动态课堂_第3页
资源描述:

《合理引领生成,构建有效动态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合理引领生成构建有效动态课堂【摘要】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教师是采取巧妙回避?还是合理引领?又该如何合理引领呢?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种种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都有可能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随机的开发,适时的合理引领:避虚就实,截取有用生成;善于抓错,争鸣疑难生成;对话交流,接纳正确生成。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等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关键词】引领生成有效课堂生成是在课堂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的知识、方法、能力、情感、习惯等在一定条件、因素的作用下(包括: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

2、学生投入状态等)的动态形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新课堂的明显特征。强调课堂生成的意义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得到保证,课堂的原汁原味、真实性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出来;也因为有生成,课堂才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同时生成性也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会出现无序状态。如何正确引领课堂生成?这是广大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一、避虚就实,截取有用生成课堂上出现的生成资源,有些是没有利用价值的,我们教师不能在此大绕圈子,但有些是有利用价值的,虽然,表面上看去,它和你所预设的答案不一致,是无效的,可

3、它们却有相通之处。此时教师要做高明的花匠,砍枝丫,留主干,截取有用生成,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和容量,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情景1]在《高度的测量》这一课题学习中,当笔者出示旗杆图片后让学生自己寻找旗杆高度的测量方法,几分钟后学生的成果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有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原理,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利用镜子的反射,利用照片中旗杆与人的比例,有利用氢气球或用一根绳子随国旗上升,再降下来量出绳子的,有利用小孔成像原理的,有利用标杆测量的……。当学生出示了这么多方法后,笔者并不是对所有的方法加以讲解,而是对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几种方法作出评论,并且把他们的方法归纳

4、成两类:利用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二、善于抓错,争鸣疑难生成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教师应予以宽容,并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若处理方法得当,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情景2]在《轴对称图形》这一课上,笔者出示几个图形(如下图所示)让学生回答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说出对称轴的条数。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是12条,并且几个平时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差不多说是12条,我不假思索地说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是12条,随

5、即转入下一个图形的讨论。这时,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不对,应该是6条。”“不,是12条!”“6条!”……霎时,课堂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好吧,既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何不让出现的问题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由学生主动探究呢?师:“请大家安静,刚才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究竟是6条还是12条,你们能想办法说明一下吗?”生:“能。”(几乎是异口同声)师:“那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吧。”过了两分多中,有学生叫起来:“老师,真的只有6条。”“是6条!”师:“怎么知道它的对称轴是6条呢?谁能跟大家说说吗?”生1:“老师,我们小组是将图形剪下来,对折发现的。

6、”说完,她当场演示了一番。师:“还有不同的方法解释吗?”生2:“我是这样想的:既然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应能完全重合,因此。对称轴或过顶点平分这个角,或者过边的中点,与这条边互相垂直,虽然6条边有6条对称轴,但其中一组对边的对称轴重合,这样过边的对称轴实际上只有3条了;同样,虽然有6个顶点,但每一对顶点上实际上只有一条对称轴,所以过顶点的对称轴也只有3条,于是,一共有6条对称轴。”学生的确是会明白的,只要仔细思考。三、对话交流,接纳正确生成新课程在教学关系上特别强调师生对话,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要求师生的人格平等,更强调师生间的信息

7、交流平等,学生的正确观点也是重要的课堂生成内容,教师此时要做学生,要有虚心学习的胸怀和勇气,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情景3]在《从自然数到分数》一堂课中笔者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练习:在3,6,8,9,18这5个数中,哪个数与其他4个数不同?写完题目,笔者想:这个题目太容易了,答案是8,马上会有学生答出来,不必在此多化时间,得把精力化在后面几个题目上。当我在写其他题目时,已有很多人举起了手,不少学生的表情显得轻松自如,于是我叫了最早举手的学生回答。“这道题的答案是8。”“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吗?”“因为3,6,9,18都是3的倍数,而8不是,所以当然选8

8、了。”“说得对。”就象自己刚才预料的一样,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笔者打算讲解第二道题目,这时平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