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与“怀古”

“漫游”与“怀古”

ID:35733148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15

“漫游”与“怀古”_第1页
“漫游”与“怀古”_第2页
“漫游”与“怀古”_第3页
“漫游”与“怀古”_第4页
“漫游”与“怀古”_第5页
资源描述:

《“漫游”与“怀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漫游”与“怀古”“漫游”与“怀古”  摘要:《离骚》包含着“漫游”结构与“怀古”情节两大质素所形成的内在体式,其既奠定了《离骚》的审美、思想意蕴基调,又因由着《离骚》向后世文学流传辐射,其特征有二:“漫游”与“怀古”内外密切相连;情感基调为“不合于世”之感。同时,其对后世文学发展,有着一定的辐射作用。  关键词:漫游怀古《离骚》审美结构  《离骚》是诞生于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首伟大抒情诗作,其奇崛高拔的语言、坚贞不移的气节、诚挚至深的情感令一代又一代诗人折服动容,也令后世千万坚守理想、原则的文人士大夫无论何时都能找到一片足资为根底的精神堡垒。  

2、关于《离骚》的文章结构,自古以来就有诸多讨论,且遑论各代古人的观点,今世国内如游国恩、刘永济、董楚平等人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在海外日本学者竹治贞夫等人也曾做过颇有参考价值的论述。从朴素的吟咏感悟到引进西方理论,各家成说,可达数十种。{1}在前人有过充分研究、争论的今天,如果我们再联系文化背景,反观回文本考察,实则《离骚》的内在结构,是“漫游”与“怀古”两大元素的重奏。  一、“勉远逝而自疏”:《离骚》的潜在“漫游”结构  《离骚》全诗,除去散佚或被编辑者删去的部分不算,有两千四百多字,单就字数上,可谓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长者。从诗歌的发生、传播上看

3、,在没有纸张,仅靠昂贵的帛与记录效率低下的简来记录、传播的春秋战国时代,能生成这样规模的抒情诗,是极其可贵的。而且,两千多字的篇幅就中国传统而言,其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的可能性也不大――纵使可以一气呵成吟诵而出,在其后书于竹简、帛书的过程中,也必会受作者创作思维的制约发生变动。所以,《离骚》的创作,绝不类后世诗歌“文不加点,下笔成章”,而必定是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沉淀、书写。  故而,《离骚》在创作之时,就必定有一个“潜在”的结构。其实不止《离骚》,考察先秦时期的长诗,莫不有其明晰的结构性。而且与后代成熟的长诗不同,先秦时代的长诗结构,多是依附于诗以

4、外的事、物,或是某种简单形式的重复、拉长,而还没有如后代乐府诗之属,形成自己独特的结构。  《楚辞》中收录的《天问》,以“追问”的形式结构全诗。《九歌》之诗,有着开篇、收尾、众神依次登台的次序,依附了楚地的祭神时的仪式次序{2},结构亦明不待查。《招魂》《大招》依东西南北之次序而作。唯传宋玉所作《九辩》结构不甚清明,但这也导致了这首诗章句蹭蹬,混乱破碎。  《诗经》中少有长诗,篇幅相对长的《七月》,按照年月节气结构,不需多说。《生民》一类的颂诗大多依附于历史事件、宫殿结构、天子诸侯出征的结构。毕竟其处在我国古代诗歌发轫时代――长诗的创作并不成熟

5、。  其他散见于典籍的,少有长诗。今人有以为《老子》、今文《尚书》乃诗歌者{3},若成论,亦可以从中见出清晰的结构。  那么,《离骚》的结构又如何呢?从字面上看,《离骚》全诗似乎并无有一个如上述的依附在外物外事上结构,但仔细梳理文义可以发现诗歌存在着一个“漫游”的过程: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故前圣之所厚”,这里为出游铺垫;从“悔相道之不察兮”到“周流观乎上下”,这里为出游的过程;从“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到“蜷局顾而不行”,这里为出游的结果;最后“乱曰”一段,是全诗的总结。  简示之如下:  不甘污浊、守节出游――浮游、求女――远游、徘徊――弃

6、国离乡  就作品看,《离骚》的结构很明显地有从单纯依附于外在事、物或是简单结构拉长重复过渡到有自己独特结构的趋势。就笔者看,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离骚》的成诗在先秦诗歌中属于较晚者,结构相对成熟,且符合诗歌发展规律;二是《离骚》在流传过程中,极有可能有后人改创的成分潺入,使之结构相对完善(很遗憾,因为历史原因,难以考察古籍流变,这一点不能以文献证明),但就《诗经》《庄子》等作品中多存在有汉人添加的成分看,是存在极大可能性的。况且自清代以来怀疑淮南王刘安作《离骚》的声音,也并非是空穴来风――这正表明《离骚》之中存在有汉人改制成分的可能。{4}但不论

7、如何,《离骚》始终是较早地带有这样的漫游结构的典型文本。  而这样一种漫游结构,放在文学中又可以归入到“游观”文学的大传统之下。游观者,可以溯源到《庄子》《论语》之属的先秦典籍中,表示人“游”于世界上的一种生命状态,表征在文学则是各式的“游观文学”,从《诗经》开始,就不乏记载游玩、游宦、游学等方面的文学作品,表达人在游历过程中的感怀悲喜,有自己独特的文学、美学价值。刘纲纪先生在《楚艺术美学五题》{5}以及朱良志先生于《楚辞的美学价值四题》{6}中所言楚辞中的“流观”者,亦是谓此,这样一种“游观”,在《离骚》中,更是作为了结构全诗的线索。  由前

8、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离骚》的行文结构,正是一个“漫游”的结构,《离骚》一诗,也可以视作为游观文学的先声之作。  二、“故前圣之所厚”:《离骚》的高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