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宋史(1~8).docx

我读宋史(1~8).docx

ID:35810324

大小:106.2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4-19

我读宋史(1~8).docx_第1页
我读宋史(1~8).docx_第2页
我读宋史(1~8).docx_第3页
我读宋史(1~8).docx_第4页
我读宋史(1~8).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读宋史(1~8).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读宋史系列周清湘我读宋史之一“礼仪之邦”2我读宋史之二“风口浪尖的飞猪”2我读宋史之三“老板也有太多的无奈”3我读宋史之四“蔡太师高效的执行力”4我读宋史之五“勇于担当成就个人未来”5我读宋史之六“再说温公‘司马牛’”7我读宋史之七“子瞻里外不是人”8我读宋史之八“范文正‘简单、务实’建奇功”9浅谈汉字读音演变11我读宋史之一“礼仪之邦”宋代皇帝,非常注重礼仪,特别是真宗、仁宗统治时期,尤为重视。时常举行规模宏大的祭天、祭地、祭祖宗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高层领导聚会场面。自古以来,中国自称“礼仪之邦”,那就请问:是指炎黄子孙自上而下都讲文明、懂礼貌、时刻遵守五讲

2、四美三热爱,还有八荣八耻,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中国梦,适应经济新常态;这些要求都做到了,就算是合格了?瞎扯淡,根本啥也不懂。礼仪:实际上就是“排场”,以及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排场列单说明,并为之适应排场的过程。古人相信,只要把各阶层的排场等级规定好了,那么社会秩序就迎刃而解了。随之,法制也就有了,从上到下,有尊到卑,谁听谁管,就一切分明。万众只有依靠这个来约束,才能避免、甚至杜绝武力造反,以及以下犯上、没大没小的社会错误。所谓礼仪之邦,时刻宣称“兵者为不详之物,圣人不得己而为之”(即:王师是保家卫国的,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不像野蛮的西方社会,他们的宗教

3、(最初)都是以权利为目的,号召自己的信徒去侵略别国,掠夺财富,如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司马君实在《资治通鉴》的开篇便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他在著作了细剖深挖,汇总成集,用来教育历代帝王,告诉他们什么是最重要的。时至今日,社会管理依然如此。上至政治局会议、新闻报道、各类晚会、新年团拜会时领导人排名和座次,包括高级死人追悼会;下至企业的高管例会、年终晚会、项目开慕式,以及社会世俗的群体活动等,都是在排场进行中完成了“礼仪之邦”的形式要求。我读宋史之二“风口浪尖的飞猪”在俄语、希腊语中,中国均被称为“契丹”。现在俄语中,中国的发音是“Kitay”,源自Khita

4、n(契丹)。由此可见,基辅罗斯人、希腊人对中国的全面了解始于辽代。安史之乱摧毁了外表繁华的大唐基业,中原帝国社会治理江河日下,藩镇割据一蹴而就。即使有唐宣宗(外号“小太宗”)这样励精图治的政治强人,依然无济于事。中原汉族政权颓废了,与此同时,北方突厥实力也受到沉重打击,形成了两败俱伤的政治局面,游牧民族再次出现了四分五裂。其中,小部族开始傍大款,如党项、沙陀(乐于当雇佣兵)。小部族契丹则不然,开始了独立建国之路。一个叫耶律阿保机(汉语名字耶律亿)的出世了,趁中原王朝对北方控制力下降,加之突厥人的衰退,逐步统一契丹各部;后来,又从夷离堇到于越,最后成为可汗。建立了

5、强有力的斡鲁朵管理体制,向西、向南拓展疆域。到景宗耶律贤执政时期,全面推行汉化,改革政治管理,建立“一国两制”政治体制。其子圣宗耶律隆绪曾言道:“吾修文武彬彬不异于中华”。自称“北朝”,视宋为“南朝”,辽帝祚延续了219年(907~1125年)。自前汉以来,北方游牧民族中不乏英雄人物。而阿保机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叶护可汗、颉利可汗、沙钵罗可汗相比,其个人综合能力和所在部族的实力皆不如上述几位“带头大哥”,关键是他出生在一个好的时代(对他而言)。军臣、伊稚斜遇到了汉武帝刘彻,叶护碰上了隋文帝杨坚,颉利邂逅了唐太宗李世民,沙钵罗遭遇了则天皇帝武媚娘,搞得几位游牧

6、民族精英苦不堪言,最后都身败名裂,身首异处。若阿保机同志生活在这几位汉人皇帝统治的时代,务必向中原称臣,就其人口和土地而言,最多给一个小酋长(副厅级)干干,逢年过节时焚香祷告,面南而拜,让天可汗保佑他的部族牛马有草,人无疫端。即使投胎在永乐年间,他也一样臣服于朱氏,大不成“朵颜三卫”变为“朵颜四卫”,成为朱棣在漠北的军事前哨,拱卫帝都北京。英雄的成功不在于个人能力和条件有多么优越,而在于对手的能力和实力有多么的损。即,时下非常流行的机会主义:“台风来了,猪都会飞”。我读宋史之三“老板也有太多的无奈”开宝九年,太祖西幸洛阳,拜谒祖陵。期间,专程来到赵普家里看望这位

7、昔日的下属和故交。可是,从赵普家出来之后,赵匡胤突然提出:朕不走了,要把皇都从开封迁到洛阳。当时,也没有人敢对太祖说“不”,史称“群臣莫敢谏”。终究还是有一个人跳了出来,小心翼翼地表现了自己的“忠心”,他叫李怀忠,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太祖多年来的心腹。他说:东京有汴渠之漕运,每年从江淮间运米数百万斛,京城里数十万兵丁都靠这个生活,陛下突然迁都,在西京怎么运粮?况且库府重兵,根本之地都在开封,实不可动也。赵匡胤压根没理这茬儿,这些事情,太祖心里明镜一般,无须李怀忠教他。第二天,太宗向太祖进谏,反对迁都一事。赵匡胤解释道:西迁国都,不为其它,只想据山河之险而去除冗兵

8、之害,像周、汉一样使天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