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实践白描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实践白描

ID:35992224

大小:20.9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4-29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实践白描_第1页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实践白描_第2页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实践白描_第3页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实践白描_第4页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实践白描_第5页
资源描述: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实践白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实践白描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的教学经验来自于教学实践,其特色也体现在作文教学实践之中。名师课中体现出的实践能力和人格魅力往往给听课者无限的启发,其中很多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都是值得大家观之摩之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活的教育学是在教育工作的细枝末节上。因此,通过对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实践的介绍,以期“颂其艺、揭其精、传其经”,使学界同仁能够从中受益。一、作文目的观:明确实用又真实的写作需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教学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学作文?道理很简单,因为它有用。语文学习的一种境界就是将写作当成一种需要,而不再

2、是任务。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关于作文教学,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学作文。要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于永正把每一次作文教学都看成是社会生活中一次现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他会为每一个说、写训练找到一个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或是处理周围生活中某些迫在眉睫的问题,或是让学生宣泄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表达欲,于永正所有的设计都突出了其精髓——“实用”二字,做到真有其事,真有其用。打电话、写信、写邮件、向别人陈述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提出一个问题等,无一不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进行的。《双人伞》中,学生被新奇的“双人伞”吸引,只

3、有向家长描述双人伞的样子,说明优点和价格,才能有机会打动家长的心,让家长为其购买;《听广播,打电话,写紧急通知》中,为了快速转告周老师爬山活动推迟的通知,学生积极练习如何打电话;《借粉笔,写借条,当“导游”》中,练习说写是为了办花展、当“导游”;《写介绍信,写说明,做广告》中,为了联系电扇厂方让学生去工厂参观,学生积极地练习写介绍信。进入电扇厂了解电扇的生产过程后,应厂长的委托,全班同学还为电扇厂的新产品写了一份使用说明、做了一个广告策划;《劝告》中,也是因为于永正在校园中发现有学生把只吃了几口的面包扔进学校垃圾箱,就组织学生给全校同学写一封公开信,让同学们都认识到粮食的作用,杜绝

4、浪费粮食的行为。高尔基在谈论自己写作经验时说:“我在提笔写之前,总要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我想写什么,如何写,以及为什么写。”而“言语交际”作文教学与传统作文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强调“如何写”,而前者重视“为什么写”。任何写作行为的发生都源于一定的动机、意图和需要。在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中,学生说话和写作都有一个目的,即“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是语言交流的动力基础,贯穿于“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的全过程。“言语交际”作文教学摒弃了为作文而作文、为升学考试而作文的应试思想,凸显了作文教学的社会效益。二、作文内容观:呈现可写更易写的写作题材于永正说,教师不要发愁找不到写作素材,

5、关键在于平时多发现。不管是现实中多样的生活、有趣的活动,还是自己创设的交际情境,只要教师善于组织,“多想想”、“再想想”,都可以为“言语交际”作文教学提供训练机会,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写作的优秀素材。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自己身边要写和可写的事,从而在“源头”处为作文教学引来“活水”,改变学生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搜肠挂肚的状况,防止学生人云亦云、说假话、空话、套话。于永正以实际行动和效果告诉学生,“身边要写的实在太多,不必去编造”。“训练题材何处找,处处留心皆材料”。观察生活,运用生活的力量推动习作教学。世界上的每一寸土地、生活中的每秒时光都能与习作紧紧联系在一起。于永正在学校楼梯口捡到烟头

6、,就给学生出了一个《谈吸烟的危害》的作文题,并让学生给身边吸烟的人写一封劝戒烟的信。大队辅导员捡到项链,就组织学生为失主写招领启事,采访大队辅导员并撰写学校广播报道。为欢迎新同学,于永正组织召开欢迎会,鼓励新学生自我介绍、老同学致欢迎词并写作文——《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同学》。他还带领学生采访劳动模范、采访拾金不昧的同学、采访外校勇擒盗贼的学生。于永正还要求学生向家长转述学校的通知,鼓励和训练学生在家主动接电话、打电话等。于永正不仅仅满足于抓住机会,更善于创造机会。如果说抓住生活给予的训练机会是坐着“等米下锅”,那么开展学生活动,并随机安排说写训练就是主动“找米下锅”。于永正总是尽可能

7、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密切学生与他人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他每学期在学校里至少搞一次学生喜爱的活动。活动的规模一般较小,可以举行趣味运动会、绘画比赛、讲故事比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等竞赛,节日联欢会、歌舞、小品等文娱活动,还可以举办竞选班干部、春游、看电影等常规班级活动等。力求常搞常新,每一次都让学生感受多、收获大。走出学校,于永正就把作文教学的课堂搬人了自然界、搬人了社会、搬人了军营,让学生“在交往中去体味人生,去感受人生”[6]:带着他们观光、爬山、钓鱼,到果园、军营、博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