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课例、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案课例、教学反思

ID:36027449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古诗两首》教案课例、教学反思_第1页
《古诗两首》教案课例、教学反思_第2页
《古诗两首》教案课例、教学反思_第3页
《古诗两首》教案课例、教学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教案课例、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学写生字。     2、体会诗境,训练语言。【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 读熟课文。         2、教师:    生字卡片。【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2、    1、你们学过李白的那些诗歌呢?比比看,哪个小朋友背得最多最好?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到题目,你想提什么问?         生:黄鹤楼在那里?    生:烟花三月是什么时候?    生:碧空会有尽头吗?    ……     3、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解决这些问题。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  2、检查读,赛读。  3、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4、自由读全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三、自主感悟,探究诗意     1、导语。     2、个性化阅读,感悟诗意。     3、合作交流,加深理

3、解。     4、总结: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的地方,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四、读中品析,再现意境     1、过渡。     2、学生读诗,渗透学法。     3、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送别情。     4、看课文插图,表演体验送别情。     5、解决疑难:   ⑴ 故人:     老朋友。   ⑵ 西辞:     告别后向东而去(扬州)。   ⑶ 烟花三月:     春天烟笼春花。绚丽无比。   ⑷ 孤帆远影:     一片孤帆消失在远方。     碧空尽:     在天边消失了。   

4、  惟见:     只见。     天际流:     天边流。      ⑸ 抽生理解诗意。     6、小结:    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让我们一起来读!五、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过渡:    真正了解了诗歌以后,就要把自己当作诗人去读诗,再现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2、学生练读全诗,小组赛读:          总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交流送别诗,体会送别情。     2、选择个性化作业:   ⑴ 画一画:     

5、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场景。   ⑵ 演一演:     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板书】               下 (去)       (西) 黄鹤楼──扬州    (东)            (湖北省)   【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反思                                                                                      教学时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那读懂的和读不懂的地方互相交流。二是感悟诗文和插图的联系。三是联系诗意背诵古诗。理解作者的写诗时的内心感受。对理解诗文和背

6、诵都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还要利用字典等辅助工具来帮助学习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