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ID:36046304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十五夜望月》_第1页
《十五夜望月》_第2页
《十五夜望月》_第3页
《十五夜望月》_第4页
《十五夜望月》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五夜望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育才小学个性化教学设计(互动式教案)课题十五夜望月课型古诗课时一课时设计者胡娅玲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古诗内容,能正确理解、背诵、默写古诗。能力目标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情意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感受作者别离思聚的情意。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感受作者别离思聚的情意。方式诵读、想象、感悟自我调整策略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手段收集、扩展板书设计十五夜望月月明——人尽望秋思——落谁家教学反思序号个性化教学过程自我调整一、二、三、谈话导入。1、至古以来,“月

2、亮”都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事物,自然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乐于描绘的对象。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学生交流)2、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读古诗,了解秋思。1、自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3、从诗句中,你能了解到这是什么时候的“十五夜”吗?中秋夜物——冷露、桂花人——人尽望(月)、秋思4、回顾中秋节的习俗,你想说什么?5、再读古诗,能明白作者说的什么意思吗?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飘洒下来,沾湿了庭中的桂花。这一幅清雅、静美的

3、图景不禁诱人遐想: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轮明月吧!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浓浓的愁思落在了谁家?入情入境,感悟秋思。1、同是望月,但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现在,我们把自己置身于诗句描绘的情境之中,来体味诗中蕴涵的这份浓浓秋思。2、学生交流,引导感悟。(1)谁思?谁被思?“今夜月明人尽望”诗人在凝神望月,普天之下,谁又不是在举头望月呢?诗人思念,十五月夜,望月的人又有谁不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毕竟是月明之夜“人尽望”啊!“不知秋思落谁家?”面对明月,相思之苦跃然纸上,但诗人却不直抒胸臆,借委婉的语气试问:“秋思落谁之家?”相思之痛本以

4、烙在诗人心中,烙在望月的人儿心中,烙在羁旅天涯的客人心中!(2)在什么季节思?抓住一个“秋”字,“愁,离人心上秋。”作者在秋天,在深秋望月相思,柔肠寸断,内心是何等的苍凉!(3)在什么时间思?四、五、八月十五,本应是合家团圆,可是诗人却独在异地他乡,只能凭借明月千里寄相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上是一轮圆月,诗人的心中却因不能相聚而只存一轮残月。(4)在什么环境思?“中庭地白树栖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皎洁的月光带来是凄清的寒意,皎皎空中的是孤月一轮。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四下悄寂,栖落在树上的寒鸦更加衬托出月夜的宁静与深远。“冷

5、露无声湿桂花”露是“冷露”;声是“无声”,打湿的又岂止是桂花,桂花被无声的寒露打湿了,诗人的心也被这又湿又冷的寒露深深的打湿了!那离家所有的望月的人儿呢,哪一个人的心不是又湿又重难以捧起呢?1、带上你从诗句中感悟到的秋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背诵古诗。总结延伸:1、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2、补充学习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6、,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作业设计:1、背诵《十五夜望月》,选背《相见欢》。2、积累有关月亮的诗句。3、从下面两首诗中选择一首自学。「江南杂体二首」王建  江上风翛翛,竹间湘水流。日夜桂花落,行人去悠悠。  复见离别处,虫声阴雨秋。  处处江草绿,行人发潇湘。潇湘回雁多,日夜思故乡。  春梦不知数,空山兰蕙芳。资料袋:王建(公元847-918年),字光图,河南舞阳人,唐末五代时期杰出封建统治者。其所创立的前蜀政权是五代十国时期承唐启宋重要的国家政权,对后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它首先予人

7、的印象是情景如画。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赞王维诗“着壁成绘”,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这一评语也可移之于评一切有意境的唐诗。正因为如此,所以历代画家喜作唐人诗意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它的背景为曲岸远山,长空明月。画面中心是一处临水的胜游之地,曲栏围着竹木太湖石,一株高大的落叶梧桐树上有几只栖鸦,树旁生长着枝叶婆娑的秋桂。树下五人,两人望月而语,谈兴正浓。旁一戴幞头挥扇的官员和一带方巾倚童而立的老者正全神贯注地聆听他们谈天。整个画面远近主从。层次井然,有动有静,和谐统一,颇为传神。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

8、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实是美中不足。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