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

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

ID:36053832

大小:6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01

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_第1页
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_第2页
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_第3页
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_第4页
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学校: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系别:工商管理系班级:普高10法律事务班姓名:热嘿拉.哈布萨克学号:2010110481指导老师:纪晶日期:2013年4月11日目录一.关于身份权的特性与亲属权………………………………………………(1)1.1身份权的特征及身份法律关系对内,对外的法律效力…………………(2)1.2对亲属权作为身份权的特性的实际分析…………………………………(2)1.3具有身份权双重属性的尚未确定为法定权利的亲属合法权益…………(4)二.关于生育权的保护…………………………………

2、………………………(4)三.关于婚后若干所得的归属………………………………………………(5)四.关于婚姻无效诉权.………………………………………………………(5)4.1以重婚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5)4.2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5)4.3以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逾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与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5)五.关于夫妻及离婚时的居住权……………………………………………(5)5.1国内外夫妻或家庭住房制度评价…

3、……………………………………(6)5.2完善夫妻离婚后居住权问题的立法构想…………………………………(6)六.关于姘居者的共同侵权责任………………………………………………(6)七.小结………………………………………………………………………(6)参考文献…………………………………………………………………………(7)结束语……………………………………………………………………………(8)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摘要:婚姻法修订后,仍存在不少漏洞,有关部门和一些学者作了很多解释,但有一些解释偏离了法律本意。应当承认新婚姻法在一些方面的规定确实很模糊

4、,实施过程中已遇到一些难题。对此,全国人大法委修改婚姻法的报告中已经写明:“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入实质性阶段,但还有一些亲属法的基本问题没有理清。本文对今后在制定民法典亲属编时如何予以弥补进行一些理论探讨。修订后的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在若干方面仍存在缺陷。在制定民法典时应当增加关于近亲属名誉权,近亲属亲情保持权,近亲属称谓权,亲属悼念权与遗体瞻仰权,亲属遗体保护权,亲属延续后代权等亲属权的规定;完善关于生育权的规定;确立婚后共同所得和家庭生活必须的个人所得归夫妻共有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无效婚姻请求权的主体;建立兼顾身份和产权的婚姻住房制度;并应当明确

5、姘居第三人的共同侵权责任。关键词:亲属权生育权所得财产归属居住权一,关于身份权的特性与亲属权目前,学界对身份权的理论问题探讨的很少,以致亲属权作为一种身份权所应有的许多实体性权利得不到法律的确认,收到侵害时得不到法律的全面保护。诸如亲属称谓权,亲情保持权,亲属名誉权,遗体悼念权等。司法解释只好以保护死者合法权益的方式加以保护。(一)身份权的特征及身份法律关系对内,对外的法律效力身份权本质上是法律以确认当事人之间某种特有的身份关系标志的方式,确定和表明当事人在广泛的社会关系中具有某种特殊的人身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的权利。身份权本产生,存在的根本目的

6、,是为了确定两个各自有独立人格的民事主体之间在人身上所有的某种特定的关系。身体的确定以有第三人存在为必要,要有与其他人的不同社会关系的对比或公认。身份权必有一个双方当事人之间内部的关系和他们与社会其他不特定人之间的外部关系同时存在。与人格权以不特定人为义务主体的对世权不同,身份权有在特定当事人之间相对权的属牲,同时又直接有对不特定人绝对权的属牲。9身份权人一方死亡,身份权人相互间的相对权消灭,但客观上生存一方与死者的身份在社会上对其他人的绝对效力并不必然消灭,除非生存方在死者后改变了原来的身份,如再婚。只有全面把握身份权的双重属性,才能科学地X

7、示死者的亲属因与死者的身份在一方死亡后仍然存在的,在社会中具有相对于其他人所特有的利益,而不能再像我国有的民法学者那样以死者的权利来解释司法实践中死者亲属的身份权利来源。(二)对亲属权作为身份权的特性的实际分析身份权的各种法律特征,具体到亲属身份权而言,其作为民事权利兼具的相对权与绝对权的双重属性表现得尤为明显。一对男女在社会中确定为夫妻身份,仅有这对男女之间自己相互认同为夫妻或双方内心以夫妻共同生活,尚不能真正产生夫妻身份权。如果没有社会或其他人的认可,这对男女之间的关系,只可能构成一种不法同居的关系,随时可能糟他人合法介入或被否认。显然,其

8、对世人的特有的身份效力,必须得到其他人的认同,才能实际产生。身份权是以某种特殊的称谓来做标志的,亲属权X不能例外,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