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悠悠球引发的思考

案例 悠悠球引发的思考

ID:36107109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案例  悠悠球引发的思考_第1页
案例  悠悠球引发的思考_第2页
案例  悠悠球引发的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案例 悠悠球引发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案例:悠悠球引发的思考赵玲午餐结束后,孩子们准备出去散步。这时传来声音:“老师,我看见赵一博拿别人的悠悠球了,从别人的书包里拿出悠悠球放在了自己的书包里。”这时,孩子们马上就要散步了,我想等散步回来问问究竟怎么回事。可是,又在这时,传来另一位孩子的声音:“老师,有人拿走我的悠悠球了。”这下,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件事上。于是,我便把这几位孩子都叫到了身边。“怎么回事,能把事情说的清楚些么?”我轻轻的问。王灿杰说:“老师,我看见赵一博拿范周傲的悠悠球了。”赵一博说:“我没拿。”范周傲接着说:“赵

2、一博把我的悠悠球放在了他的书包里。”这时,赵一博接着说:“我真没拿,我也不知道它怎么到我书包的。”这时孩子们都在争辩,传来徐一丹的声音:“老师,我也看见了,是赵一博拿的。”赵一博马上接着说:“我没拿!我没拿!为什么你们不相信我。”看到孩子们的争辩,我有些困惑,又有些担心。“怎么办呢?这件事如果不查清楚,会对双方的孩子造成危害。一是如果就这么断定是他拿的,可是他说没拿,就会纵容了内个真正拿别人东西的孩子。二是如果断定是他拿的,万一不是呢?”我引发了一些思考。“如果真的没拿,就这样断定他,老师也不查清

3、楚,会对他的心理造成怎样的危害呢?”好多好多的担心涌上心头。这时,我便带孩子们去散步了。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谁也不必着急,老师一定会把这件事查清楚的,让犯错误的小朋友道歉。”放学回家了,家长打来了电话,是赵一博的妈妈。“我们孩子说了他没拿,请老师把事情问清楚。”妈妈着急的说。“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这件事情查清楚的,我们没有说孩子,家长您也别着急,我们相信孩子。但是就这件事,我们也在想一个好的办法怎样解决。放学的时候有些乱,这件事情老师也忘记跟您说了,对不起,是我们的疏忽,您别急,我们没有对孩子子

4、做任何的批评,我们也相信孩子。这件事我们明天继续查,请您放心。”“好的,老师。”转天,我们便把这几位孩子都叫到了身边。轻轻地说:“请真正说谎的小朋友最后留下,只要他诚实,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原谅他。”这时,范周傲说:“老师,我的悠悠球不是赵一博拿的。”昨天说是今天又说不是,于是我们对这几个孩子平时的表现及性格做了分析。王灿杰有拿别人东西然后放别人书包的习惯,并且他每次理由都很强烈。“王灿杰,你说赵一博拿的,他说没拿,如果你说谎了,老师和小朋友从今天开始都会远离你的。并且这件事查不出来,我们会把你们的家

5、长都叫来,万一查出不是赵一博,是……。”他不说话,很紧张,眼睛转来转去,脸色很红。这下我们都明白了。便让那几位孩子回去。“王灿杰,这没有别人,你跟老师说实话,我们不会批评你的,是不是你拿完放赵一博书包的?”他低着点点头。事情过后,我们和双方的家长做了沟通,并且让犯错的孩子到了谦,也对两个孩子进行了心理疏导。从这件事情,给我带来很到的很多启示。分析与反思:说谎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行为,且伴随着儿童个体的成长,可以说个体说谎行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过程。说谎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类型,

6、无意说谎是说谎的初级形态,属于一种无意识行为,有意说谎是带有目的性的意识行为,但是有意说谎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欺骗。幼儿因为虚荣心而说谎,在幼儿期,幼儿正式地介入了同龄人的群体关系,在群体中交往与生活,幼儿相互的比较与竞争就不可避免。幼儿相互吹嘘自己有这有那,或者是“你有的我都有;我有的你没有”,或者是“你有的我虽没有,但我有的优于你有的,我的比你的好”。为了不使自己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幼儿有时几乎不顾一切地趣夸大事实甚至编造事实。4~6岁幼儿这个阶段的孩子因害怕受罚而试图欺骗,由于4~6岁是幼儿逻

7、辑思维萌芽的时期,分辨是非对其并不再十分困难。所以老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幼儿说谎实质上与道德、本性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因此,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其爱的抚慰,了解幼儿说谎的真正动机,帮他消除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从根源上去除谎言。儿童说谎还揭示了幼儿对他人愿望、信念等基本心理状态的判断能力,虚荣性谎言与逃避性谎言就有明显的揣摩他人心理的色彩,反映了儿童在生活中运用心理理论的现象,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种成长的积极表现。另外,高年龄幼儿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成人不理智的言语和行为很容易造成儿

8、童的心理创伤,教师切记不能轻易将儿童的某些不真实的陈述或者不诚实的行为定义为说谎,更不能贸然给儿童贴上行为问题或道德问题的标签。教师要正确引导儿童正视自己的说谎行为。首先,要思考儿童为什么会说谎,认真分析他们产生说谎行为的原因和动机,帮助他们应对挫折,对他们的合理要求予以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讲明不能满足的原因,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引导儿童的行为逐步向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其次,成人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儿童在观察他人的行为时所获得的榜样行为、行为情境以及行为结果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