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

ID:36113913

大小:1.05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5-06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_第1页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_第2页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_第3页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_第4页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服饰方面饮食方面居室建筑习俗风尚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大众传媒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主要内容:▲不同时期变化的表现及原因二、主要阶段:1.近代:▲1840-1912(清末,近代前期)▲1912-1949(民国,近代后期)2.现代:▲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1978-(改革开放后)——四大变迁时期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中更把它具体化为三十六条。——陈旭麓《近代中国

2、的新陈代谢》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清《上海县续志·序》(1)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B、革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影响)A、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势力传入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的结果(3)影响:①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冲破原有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②促进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2)变迁的主

3、要特征: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城市改变快,农村风俗变迁微弱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①男装:▲西装流行的原因:A.西方列强入侵,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B.洋务运动兴起(买办、留学幼童)C.向西方学习要求的反映D.崇洋媚外的心理,追求时髦旗装②女装:改良旗袍1.服饰变化:▲中山装流行的原因: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B.民主革命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的反映C.新派人士的欢迎③变化趋势:由等级森严走向平民化;由拘谨、呆板走向美观、得体、方便;由“保守”走向“开放”④变化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

4、璧,不土不洋2.饮食变化:(1)中国传统饮食:饮食丰富、习惯多样地方特色鲜明(2)鸦片战争后:①西餐传入②面包房、咖啡店等③西式糖、烟、酒、饮料等(3)饮食变化的原因:①西方列强入侵,西方人大批来华,移植西方生活方式②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③观念转变,有钱阶层追求时尚3.居室建筑变化(1)传统住宅:(2)近代:①中西合璧——里弄②西式洋房▲原因:①西方入侵,西方人来华②经济发展,官员、商人效仿中西合璧传统民居上海老洋房4.习俗风尚变化(1)表现:①剪辫易服②废止缠足③婚姻: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维新派)④社交礼仪:B维新派提出主张A留美幼童,揭开序幕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反清革

5、命色彩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A维新派提出“废止缠足”B临时政府颁布禁止裹脚法令繁琐愚昧走向简约文明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⑤节气:民国开始改用阳历,增国庆、元旦等新节日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服饰变化:①50年代: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列宁装布拉吉中苏关系友好,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绿军装1.服饰变化: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②60-70年代:①50年代: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原因:A.文革闹革命B.提倡节俭、艰苦朴素C.经济不发达,物资较匮乏D.极左思想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绿军装1.服饰变化: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②60-70年代:①50

6、年代: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数量增加、色彩丰富、款式多样、融入国际潮流③80年代以后:▲原因: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推进,经济较大发展,物资丰富B.中共十四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党和政府以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目标C.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灰蓝色调五彩缤纷2.饮食变化: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①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A基本保障人民物质生活需要B但食物简单,按计划凭票购买C温饱问题长期未彻底解决(尤其农村)2.饮食变化: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①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②改革开放后:(80年代后)A人们自由挑选,种类丰富B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

7、问题C讲究营养,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粗粮和绿色食品受欢迎▲原因:A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以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目标,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B农村改革提高生产力,粮食逐年增加C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百姓的餐桌3.居室建筑变化: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①建国后:住房基本解决,但总体较拥挤,家具陈设简单②改革开放后:住房状况改善▲原因:①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②1995年政府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能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4.习俗风尚变化: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