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上的肌理

手掌上的肌理

ID:36117096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手掌上的肌理_第1页
手掌上的肌理_第2页
手掌上的肌理_第3页
手掌上的肌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手掌上的肌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手掌上的肌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线”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及手掌纹理线的特点。2、知道“线”在绘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3、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与方法:认识手掌上纹理线深浅粗细等特征,了解这些特征与手掌结构的关系,用吹塑纸版画创作自己的手掌纹理,通过描绘来增强自我情感的流露。情感与态度:发现和欣赏手掌上纹理线的美感,引发对纹理美作用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纹理线深浅粗细等特征,能用合适的线条描绘手掌。教学难点能将合适的线条准确地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解决难点的建议:1、依照手的外形用笔勾画出:手的轮廓;2、观察手掌活动时纹理线的变化,认识线条与手掌结构的关系;3、把变

2、化大的纹理线用粗线条先确定好,再添加其他纹理线。教学资源学生吹塑纸、彩纸、圆珠笔、铅笔、画笔、水粉颜料、滚筒、油墨等,教师准备范画、学生作品、演示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手掌上的纹理”1、我们都有一双万能的手(手的功能)2、每人的手都不一样(手的性别、年龄、职业、表情等特征)3、用放大镜或实物投影仪看看手上有什么,请一位学生将手涂满颜料在纸上拓印,观察拓印稿,了解手掌纹理线的特点。4、出示课题《手掌上的纹理》二、新课1、写生手掌上的纹理,观察、比较,有感受后再画。说明:教学切入口建议:A、观察入手:手掌上纹理线的深浅粗细与手的活动幅度、手掌的结构有关,观察手

3、掌摊开和握拳过程中的线条变化;体会那些变化大的纹理线在描绘手掌时的关键作用。B、比较入手:每个人的手都不一样,手掌上的纹理有粗有细,排列也不相同,可以同别人的手相互比较,归纳出手掌上线条的共同点和差异。C、感觉入手:通过手的动作,感受手的灵巧和力度。通过握手、拍手等接触,体会手的特点,体验人与入之间的手足之情。2、教师小结:A、手掌处几条主要的线条。B、关节处线条较粗较密。C、手指处的线条呈环状线条分布,中心圈或叉。3、吹塑板上描绘拓印,感受版画印痕的美感:A、在吹塑纸上直接依照手的外形用铅笔勾画出手的轮廓。B、应用铅笔线条的粗细、轻重描绘轮廓和纹理的特点。C、用

4、油墨或水粉色进行拓印。三、探索特点实践尝试,发现吹塑纸版画特性。先请学生用原珠笔在吹塑纸大胆作画,提问:1、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吹塑纸,也可撕一下,它有什么特点?2、水粉颜料在画面上涂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如何解决?3、用白纸或彩纸覆盖在涂过颜料的吹塑纸上,拓印,看看画面效果如何?说明:了解吹塑纸版画特性,也是采用鼓励学生尝试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亲自画画、印印,在尝试中发现版画的拓印功能,总结使用过程中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如,在吹塑纸绘画前,可在吹塑纸上用抹布轻轻擦拭,容易上色;水粉色不能水分过多,不可用水彩笔等作画,否则图形淡而印不清楚,如有可能用油墨、滚筒拓印,提

5、高成功率,……都由学生尝试后总结得出。这样做等于提供给学生实践体验的学习经历,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激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好方法。四、探索方法1、吹塑纸版画可分两个步骤:一制版;二拓印。2、在制版(绘制)中可分:一写实;二变异。3、手的肌理(另类)画法,带创作、带设计。笔者以为在变异中,能使学生发挥想象,运用线描的疏密关系组织画面,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见附学生的作业)五、作画练习1、出示范画若干,分析方法2、今天,你想画一幅什么内容的作品?3、教师巡视辅导说明:学生作业前对范画的思考分析,分解了作品制作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绘画出高质量

6、的作品起到了示范、指导的作用。学生交流自己的设想,能激发其他同学的创作灵感,互相影响,相互激发,共同提高。六、作业评价1、小组内学生相互分析作品的成功之处并选出最佳作品。2、展示所有的作品,从中寻找相同特征的手,巩固知识,联络感情。3、集体讨论学生作品的成功,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与探索尝试。拓展活动建议:1、根据对线条特征的理解,想象画出爸爸妈妈的手,增强尊老爱幼的情感。2、收集同学的掌纹,增强同学友爱的情感。3、把手掌上的纹理拓印下来,做成纪念卡并同学签名交换。4、在橡皮泥上印上掌纹,翻成石膏板留作纪念。5、在纸上直接依照手的外形用铅笔勾画出手的轮廓,运用

7、线描的疏密关系,组织画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见学生的作业)背景材料:1、掌纹:手掌面皮肤的凹痕,泛指皮肤固有的纹路和手掌活动时的折痕,最明显的折痕有三条:2、㈠鱼际纹(掌近纹);㈡(掌中纹);㈢(掌远纹)。少数人的掌中纹和掌远纹连成一线,横贯整个手掌,俗称“通贯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