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02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02

ID:36145750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6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02_第1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02_第2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02_第3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02_第4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02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0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7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⑴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基本内容。⑵知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大致情况。技能目标:通过比较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异同,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对比中、苏改革概况,从而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探究法学习历史事件。过程与方法:⑴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⑵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⑶采用表格学习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谈谈对改革的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

2、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本国的实际状况。⑵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史实的了解,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曲折、艰巨和长期的。教学重点⑴了解各次改革的内容⑵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重点突破:⑴通过学生自读课本,自主学习各次改革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次改革的特点及这些改革的共同点。⑵教师组织学生在比较各次改革异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⑴各次改革遭到挫折的原因⑵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原因,从

3、而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⑴范例教学法。(学生通过学习一个改革,自己“照方抓药”,主动学习)⑵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法⑴合作探究法(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⑵自主学习法(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自己提出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问: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志是什么?生答后,师指出:1936年制定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第二次世界

4、大战结束后,苏联和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处于和平发展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应如何前进,这是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苏联和东欧国家相继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些国家的改革有什么异同?这些改革为什么没有成功?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1、赫鲁晓夫改革:师问:改革一般从哪些方面学习呢?生答:时间、背景、内容、结果等方面。生答:还有特点、性质等。师说: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提出的,分小组自学本目。展示:⑴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谁掌握了党政大权,揭开了苏联体制改革的序幕?⑵小组讨论:①请根据改革的内容判断改革的性质。②赫鲁晓夫改

5、革有何特点?学生分小组解决上述问题,请组长记录好组员的发言,由组长总结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学生阅读、讨论、总结时,深入小组进行指导和帮助。讨论结束,组长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师问:请一组组长展示本组要求展示问题的答案。组长回答后,多媒体展示问题的答案。师问:请二个小组来回答讨论题。二组组长抢先回答:赫鲁晓夫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因为赫鲁晓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时期的一些路线政策作了调整,揭开了苏联体制改革的序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四组组长不甘示弱地回答:赫鲁晓夫改革带有明显的应急性、局部性和肤浅性。师小结: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

6、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各种矛盾更加突出,改革最终归于失败。师过渡:继赫鲁晓夫之后,苏联的改革时断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政治、经济已处于危机前的困境。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了改革。2、戈尔巴乔夫改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找到更多的有关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信息。生回答:①改革的时间:1986年—1990年②内容:经济上,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以根本变革经济体制为主的改革纲领;经济改革受阻,仓促转向政治改革;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条款;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确定了“向市场经

7、济过渡”的方针。③特点: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④结果:经济日益恶化,社会混乱,最终加剧了苏联的解体。生补充:⑤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大失误:取消苏共法定领导地位⑥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停止苏联的存在,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师小结:可见,改革应该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不能脱离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应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3、匈牙利改革:师讲述:二次大战后,东欧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以苏联为榜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0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