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方案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方案

ID:36215418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7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方案_第1页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方案_第2页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方案_第3页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方案_第4页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一、PCI的适应证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一)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分级I级心绞痛   *非糖尿病患者、1或2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较大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为公认的适应证(I类)。   *伴有糖尿病、1或2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中

2、等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大多认为可行PCI(Ⅱa类)。   *3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中等区域的存活心肌,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负荷试验显示心肌缺血的证据,可考虑PCI,但其有效性尚待证实(Ⅱb类)。   *病变血管仅支配较小区域的存活心肌,没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PCI成功的机会很小,临床症状可能与心肌缺血无关,存在导致并发症或死亡的高危因素,左主干病变,狭窄≤50%,属于相对禁忌证。(二)中、重度心绞痛(CCA分级Ⅱ~Ⅳ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中、重度心绞痛患者多有明显的冠状动

3、脉狭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血管重建治疗可以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如果患者同时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血管重建有可能延长寿命。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FRISCⅡ和TACTICS-TIMI18试验的结果支持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重建治疗,对高危患者尤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肝素和他汀类调脂药都有助于改善血管重建治疗的效果,不应忽视。   *病变血管支配中-大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明显心肌缺血,PCI成功的把握性很大,危险性小,为公认的适应证(I类)。   *静脉桥局限性病变,不适于再次CABG者可行PCI(Ⅱa类)。   *

4、2~3支血管病变、中或高危病变,同时伴有左前降支近段病变,且合并糖尿病或左心室功能不全,虽可考虑PCI,但有效性尚待证实(Ⅱb类)。   *没有心肌损伤或缺血的客观证据,尚未进行药物治疗,支配较小区域的存活心肌,PCI成功的把握性较小,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较高,狭窄≤50%,适合CABG的严重左主干病变,属于相对禁忌证。(三)急性心肌梗死(AMI)   1.直接PCI:直接PCI与溶栓治疗相比,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高,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者明显多,再闭塞率低,缺血复发少,且出血(尤其脑出血)的危险性低。最近发表的SHOCK试验的资料表明,对A

5、MI并发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PCI与药物治疗[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溶栓治疗]比较,可明显降低6个月病死率。近年来,AMI患者PCI的最新进展是直接支架置入术。根据Zwolle、Stent-PAMI和CADILLAC等直接置入支架与直接PTCA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常规置入置入支架在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减少靶血管重建方面优于直接PTCA。因此,支架置入术可较广泛用于AMI患者的机械性再灌注治疗。   *伴有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患者,能在发病12h内施行PCI;或是发病12h后仍有症状者,由有经验的介入医生在具备一定条件的

6、导管室及时施行PCI,为公认的适应证(I类)。   *伴有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在36h内发生心原性休克,年龄<75岁,可以在休克发生18h内由有经验的介入医生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导管室完成PCI者,亦为公认的适应证(I类)。   *适合再灌注治疗,但有溶栓治疗禁忌证的AMI患者,可行PCI治疗(Ⅱa类)。   *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非梗死相关动脉;已经溶栓治疗,目前没有心肌缺血的症状;发病已经超过12h,目前没有心肌缺血的证据;术者经验不足。上述情况均属于相对禁忌证。   2.溶栓后PCI:溶栓治疗成功,梗死相关动脉再通(T

7、IMI3级血流)后,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即刻PCI治疗狭窄病变对挽救缺血心肌、预防再梗死和降低死亡率没有明显益处。甚至有试验显示,溶栓治疗成功后即刻球囊扩张可使穿刺部位血管出血、心肌缺血复发、急诊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和死亡等并发症增加。但应该强调,支架应用已经使以上并发症明显减少。   溶栓治疗失败后患者仍然有持续胸痛或反复心肌缺血,此时行PCI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称为补救性PCI。随机临床试验证实,补救性PCI可降低住院病死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但是应该注意溶栓药物对PCI的影响,溶栓药物只能溶解血栓的纤维蛋白成分,暴露出来的凝血酶不仅可以激活更多的凝血酶原,而且是最强

8、的天然血小板聚集的激活剂,此时补救世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