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

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

ID:36234103

大小:119.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07

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_第1页
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_第2页
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_第3页
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_第4页
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无可引品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审定的品种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3月7日审定通过了水稻野籼占6号、丰华占、华优229、中优229、华优8830、华优63、华优8813、华优128、特优721、汕优998、秋优998、培杂620、今优223,玉米粤农19号、丰甜1号、金凤三号、明甜5号、广糯1号,花生粤油114.珍珠红1号,蔬菜碧绿二号苦瓜、雅绿二号丝瓜、粤椒三号辣椒、丰优紫红茄、特青迟心4号菜心、油青12号早菜心、早丰3号豆角、白沙短叶6号晚包心芥菜,甘蔗粤糖93-159,蚕华大3号、

2、华夏二号等31个品种,认定通过了果树双肩玉荷包荔枝1个品种,现予以公布。14.粤野占26,粤审稻200101粤审稻200101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粤桂146/粤山142//野粳籼///特籼占13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早造约128天,晚造114天。株高97~100厘米,株型好,前期生长旺盛,插后回青快,叶片窄直,抽穗整齐,穗大,枝梗多,着粒密。亩有效穗20万,穗长20厘米,每穗总粒数140~144粒,结实率81%~86%,千粒重约20克。后期耐寒性强,区域适应性较广。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整精米

3、率54.8%,长宽比2.9,垩白度7.4%,透明度3级,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9%。中感稻瘟病,抗性频率中B群59.8%,中C群75%,全群64.3%;中感白叶枯病(5级)。缺点是:早造高肥条件下种植易倒伏,后期不耐高温。1998、1999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常规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62.16公斤和425.94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亩增33·15公斤和27·74公斤,增产幅度为7.73%和6.97%,1998年增产达显著水平,1999年增产不显著,两年均列参试品种首位;日产量4.05~

4、3.74公斤。(1)疏播培育适龄壮秧,秧田亩播种量15~20公斤,本田亩用种量1.5~2公斤,早造秧龄30天,晚造15~20天,每亩2万穴,亩基本苗6~8万;(2)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保蘖壮蘖防倒,中后期看苗补施穗肥;(3)排灌采用前期干湿浅灌,中期长露轻晒,后期保持田面湿润;(4)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为害。粤野占26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与粳籼89相当,株型好,分蘖力中等,后期耐寒性强,不耐高温,丰产性较好,区域适应性较广,稻米外观品质为晚造一级,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5、除粤北地区早造不宜种植外,适宜我省其它地区早、晚造种植。栽培时注意防治稻瘟病和防倒。符合广东省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15.溪野占10粤审稻200102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山溪占6/野马占380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早造134天,晚造约110天。株高100厘米27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审定的品种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3月7日审定通过了水稻野籼占6号、丰华占、华优229、中优229、华优8830、华优63、华优8813、华优128、特优721、汕优998、秋优998、培杂6

6、20、今优223,玉米粤农19号、丰甜1号、金凤三号、明甜5号、广糯1号,花生粤油114.珍珠红1号,蔬菜碧绿二号苦瓜、雅绿二号丝瓜、粤椒三号辣椒、丰优紫红茄、特青迟心4号菜心、油青12号早菜心、早丰3号豆角、白沙短叶6号晚包心芥菜,甘蔗粤糖93-159,蚕华大3号、华夏二号等31个品种,认定通过了果树双肩玉荷包荔枝1个品种,现予以公布。14.粤野占26,粤审稻200101粤审稻200101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粤桂146/粤山142//野粳籼///特籼占13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早造约128天,晚造

7、114天。株高97~100厘米,株型好,前期生长旺盛,插后回青快,叶片窄直,抽穗整齐,穗大,枝梗多,着粒密。亩有效穗20万,穗长20厘米,每穗总粒数140~144粒,结实率81%~86%,千粒重约20克。后期耐寒性强,区域适应性较广。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整精米率54.8%,长宽比2.9,垩白度7.4%,透明度3级,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9%。中感稻瘟病,抗性频率中B群59.8%,中C群75%,全群64.3%;中感白叶枯病(5级)。缺点是:早造高肥条件下种植易倒伏,后期不耐高温。199

8、8、1999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常规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62.16公斤和425.94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亩增33·15公斤和27·74公斤,增产幅度为7.73%和6.97%,1998年增产达显著水平,1999年增产不显著,两年均列参试品种首位;日产量4.05~3.74公斤。(1)疏播培育适龄壮秧,秧田亩播种量15~20公斤,本田亩用种量1.5~2公斤,早造秧龄30天,晚造15~20天,每亩2万穴,亩基本苗6~8万;(2)施足基肥,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