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技术交底

现浇箱梁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技术交底

ID:36286221

大小:6.02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08

现浇箱梁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技术交底_第1页
现浇箱梁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技术交底_第2页
现浇箱梁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技术交底_第3页
现浇箱梁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技术交底_第4页
现浇箱梁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技术交底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浇箱梁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技术交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案移动模架现浇箱梁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1交底目的本技术交底旨在指导现场作业人员掌握芭蕉湖2号桥移动模架现浇梁预应力工程施工。2交底内容30m、55m移动模架现浇箱梁预应力工程工艺,包括箱梁预应力施工顺序为:张拉机具及预应力材料准备→波纹管及锚垫板安装、固定(与钢筋绑扎同时进行)→波纹管穿束、钢束接长(采取先穿法工艺)→锚具安装、千斤顶安装→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封锚。3箱梁预应力工程概况55m、30m现浇连续箱梁采用纵向和横向的双向预应力体系,即主梁除布置纵向预应力钢束外,在桥面板内设有横向预应力钢束(纵向布置标准间距0.7m)

2、。预应力钢束均采用ΦS15.24钢绞线,其技术标准符合ASTMA416-97规定,Ryb=1860MPa,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为0.75Ryb=1395MPa。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的要求,塑料波纹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成,波纹管外观应光滑,色泽均匀,内外壁不允许有裂口、气泡、硬块及影响使用的划伤。纵向预应力管道采用圆波纹管,横向预应力管道采用扁波纹管。其壁厚均不得小于2.5mm。纵向预应力张拉顺序为先张拉腹板束,后顶、底板束。各部位预应力钢束均应横桥向对称

3、张拉。横向预应力束采用单端张拉,固定端采用P锚,横向预应力一般是待本施工段纵向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再进行。30m及55m预应力材料类型参见下表:30m预应力材料主要类型材料名称规格型号部位备注钢绞线Φs15.215-19腹板束σcon=1395MPa15-12底板束σcon=1395MPa15-15顶板束σcon=1395MPa标准文档实用文案15-3横向束σcon=1395MPa波纹管塑料内径100mm腹板束 内径85mm底板束 内径90mm顶板束 内径60×22mm横向束 锚具固定端15-19PT型腹板束 15-12PT型底板束 15

4、-15PT型顶板束 15-3P横向束 连接器15-19腹板束 15-12底板束 15-15顶板束 张拉端15-19腹板束 15-12底板束 15-15顶板束 15-3横向束 55m预应力材料主要类型材料名称规格型号部位备注钢绞线Φs15.215-22腹板束σcon=1395MPa15-12底板束σcon=1395MPa15-15顶板束σcon=1395MPa15-3横向束σcon=1395MPa波纹管塑料内径120mm腹板束 内径85mm底板束 内径90mm顶板束 内径60×22mm横向束 锚具固定端15-22PT型腹板束 15-12

5、PT型底板束 15-15PT型顶板束 15-3P横向束 连接器15-22腹板束 15-12底板束 15-15顶板束 张拉端15-22腹板束 15-12底板束 15-15顶板束 15-3横向束 标准文档实用文案待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90%且养生不小于5天,按设计图纸要求顺序,先张拉悬臂端4m范围内横向预应力,再张拉首段纵向预应力钢束。第二施工段张拉时先张拉纵向预应力,并张拉首施工段剩余部分横向预应力。其中横向预应力钢束均采用单端交替张拉,顶板和腹板纵向预应力钢束均在施工缝处张拉,并用连接器进行连接接长。预应力钢束张拉严格按照设

6、计提供的张拉顺序和张拉控制力进行。施加预应力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进行,预应力钢束采用张拉应力与伸长量双控,伸长量误差在-3%~6%以内。每端钢丝回缩量控制在6mm以内。4箱梁预应力施工程序箱梁预应力施工顺序为:张拉机具及预应力材料准备→波纹管及锚垫板安装、固定(与钢筋绑扎同时进行)→波纹管穿束、钢束接长(采取先穿法工艺)→锚具安装、千斤顶安装→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封锚。5张拉机具及预应力材料准备1)张拉设备①张拉设备选型:横向预应力筋张拉设备采用YDC65Q型千斤顶;纵向预应力筋张拉设备采用智能张拉机YCW500B

7、型。②张拉千斤顶进场后,及时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经初步检验合格后,需将千斤顶、油表、油泵一起送到当地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配套校验,并出具正式检验证书。千斤顶一般使用超过6个月或300次,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验。校正工作按以下方法进行:压力校正方法:将千斤顶及压力环安装在固定的框架中,用已校正过的压力表和在有效期内的压力环配套来校正千斤顶。按油压表每5MPa一级,测出相应的压力环的千分表读数,并换算成相应的压力值。校正系数=〔油表压力(MPa)×千斤顶面积(mm2)〕/压力环压力(N

8、)校正千斤顶用的压力环必须在有效期内,压力环的效验有效期为两个月。千斤顶校正前需将油泵、油压表、千斤顶安装好后,试压三次,每次加压至最大使用压力的110%,每次加压后维持5分钟,压力降低不超过3%,否则应找出原因并清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