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编程的基本方法

plc编程的基本方法

ID:36316942

大小:1.31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5-09

plc编程的基本方法_第1页
plc编程的基本方法_第2页
plc编程的基本方法_第3页
plc编程的基本方法_第4页
plc编程的基本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plc编程的基本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5编程的基本方法PLC程序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控制要求将工艺流程图转换成梯形图,这是PLC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程序的编写是软件设计的具体体现。本节主要介绍程序的编写方法和步骤,编程器的使用请参阅第5章。3.5.1编程内容编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它包含了对控制对象的分析理解,一直到程序调试的全过程。1.明确控制系统要求确定控制任务是设计PLC控制系统十分重要的部分。在设计中首先必须确定控制系统的I/O点数,它决定了PLC的系统配置,然后确定控制系统动作发生的顺序和相应的动作条件。2.I/O分配根据控制系统区分哪些是发送(输入)给PLC的信号,哪些是接收来自PLC的信号(输出)

2、,分别给出对应的地址。同时根据程序的需要合理使用定义过的内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和计数器等。3.绘制梯形图明确输入、输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后,按照实际的要求编写梯形图。4.将梯形图转换成助记符,编写指令表。如果借助于计算机和编程软件,可省去这一步。5.利用编程器或编程软件将程序输入到PLC中。6.检查程序并纠正错误。7.模拟调试。8.现场调试,并将调试好的程序备份到EEPROM中。3.5.2编程方法在编写PLC程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以下不同的方法。1.经验法经验法是运用自己的或者借鉴别人已经成熟的实例进行设计,可以对已有相近或者类似的实例按照控制系统的要求进行修

3、改,直至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在工作中要尽可能地积累经验和收集资料,不断丰富设计经验。2.解析法PLC的逻辑控制实际上就是逻辑问题的综合,可以根据组合逻辑或者时序逻辑的理论,并运用相应的解析方法,对其进行逻辑关系的求解。然后由求解的结果或画出梯形图,或直接编写指令。解析法比较严谨,可以避免编程的盲目性。3.图解法图解法是依照画图的方法进行PLC程序设计,常见的方法有梯形图法、时序图(波形图)法和流程图法。梯形图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无论经验法还是解析法,在把PLC程序等价为梯形图后就要用到梯形图法。时序图(波形图)法适合于时间控制结构,先把对应信号的波形画出来,再依照时序用逻辑关

4、系去组合,就可以把程序设计出来。流程图法是用框图表示PLC程序的执行过程及输入条件与输出间的关系,在使用步进指令编程的情况下,使用该方法设计是很方便的。图解法和解析法不是彼此独立的,解析法中要画图,图解法中也要列解析表达式,只是两种方法的侧重点不一样。4.技巧法技巧法是在经验法和解析法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技巧进行编程,以提高编程质量。还可以使用流程图做工具,将巧妙的设计形式化,进而编写所需要的程序。5.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PLC通过上位链接单元与计算机实现链接,运用计算机进行编程。该方法需要有相应的编程软件,现有的软件主要是将梯形图转换成指令的软件。3.5.3编

5、程原则1.输出线圈(包括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和定时器/计数器)在程序中只能使用一次,但触点可以无限次使用。2.并联触点和串联触点的个数无限制。3.线圈不能从母线直接输出。如需要始终保持通电,可以使用特殊继电器(常ON)。4.输出线圈可以并联,不能串联,但定时器的线圈可以串联。5.一般以输出线圈和右母线相连,线圈后面不允许有触点。6.不准使用没有定义过的触点和线圈。7.主程序必须以ED指令结束。8.定时器/计数器不能直接产生外部输出信号,必须用对应的触点编程到一个输出。9.在梯形图的竖线上不能安排任何元件。3.5.4编程技巧1.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计

6、数器的触点在程序中不受限制,多次使用可以简化程序和节省存储单元。2.在不使程序复杂难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少占用存储空间。3.由于定时器/计数器的编号必须在0~143范围内,且不能重复使用,所以编程时定时器可以从0开始递增使用,而计数器从143开始递减使用,这样就可以避免定时器、计数器使用相同的编号。4.在对复杂的梯形图进行调试时可以在任何地方插入ED指令,分段进行调试,从而提高调试的效率。5.由于PLC的扫描方式是按照从左到右,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扫描,上一梯级的执行结果会影响下一级的输入,所以在编程时必须考虑控制系统逻辑上的先后关系。3.5.5编程应用举例1.简单结构编程对于

7、并联—串联结构(如图3-22所示)的编程,先编写并联逻辑块(a块),然后再编写串联逻辑块(b块)。图3-22并联—串联结构对于串联—并联结构(如图3-23所示)的编程,就必须将结构进行分块为串联逻辑块(a块)和并联逻辑块(b块)。先对每块进行编程,然后利用ANS指令把这些逻辑块合为一个整体。在该图中,如将a块和b块换位,则可以减少指令数量,节约存储空间。图3-23串联—并联结构对于串联—并联结构(如图3-23所示)的编程,就必须将结构进行分块为串联逻辑块(a块)和并联逻辑块(b块)。先对每块进行编程,然后利用AN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