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方剂学补益剂

(中医中药)方剂学补益剂

ID:36324900

大小:703.01 KB

页数:100页

时间:2019-05-09

(中医中药)方剂学补益剂_第1页
(中医中药)方剂学补益剂_第2页
(中医中药)方剂学补益剂_第3页
(中医中药)方剂学补益剂_第4页
(中医中药)方剂学补益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中药)方剂学补益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补益剂概述1定义组成——补益药为主功用——补益气血阴阳主治——虚证2分类补益剂·概述补气——气虚证补血——血虚证补阴——阴虚证补阳——阳虚证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3补益形式补益剂·概述直接补益补气生血阴阳互求子虚补母补益先后天间接补益(1)辨别证候的虚实真假(2)注重调理脾胃(3)虚中夹实宜兼顾(4)煎服方法(5)不可滥补补益剂·概述4使用注意第一节 补气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动则喘,食少便溏组成人 参白 术茯 苓炙甘草配伍意义益气补脾补气健脾健脾渗湿益气和药

2、(君)(使)(臣)(佐)人参益气健脾甘温平补脾胃之剂使用要点治疗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与基本方临证加减兼气滞腹胀者兼痰湿咳嗽者兼湿阻气滞者挟湿泄泻者中气下陷者加陈皮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陈皮、半夏加陈、夏、香、砂加药.莲.薏.扁.砂.桔加芪.升.柴.归.陈,去苓1、长于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兼可保肺。2、药性平和,补而不滞,培土生金,脾肺并治。3、参、苓、术共为君药,桔梗的多重意义。“参苓白术散”提要“补中益气汤”提要1、重用黄芪为君,配伍升、柴构成补气升阳组方模式2、治疗气虚清阳不升

3、的常用方3、体现“甘温除热”之法临床表现主要有三方面特征:1.脾胃气虚之象2.病在五官头面3.多呈间歇性发作脾不升清证患者,男,38岁。左前额痛已4年,继牵及左颈、头顶、项背。痛势绵绵,遇烦劳则甚,夜不能寐,头晕,体倦乏力,纳差,心悸气短,某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屡治无效。诊见:面色萎黄,语音低微,表情淡漠,四肢不温。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滑,脉沉细。头痛案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0g、党参20g、白术15g、当归9g、陈皮6g、柴胡6g、升麻6g、炙甘草6g、蔓荆子9g、川芎9g)。二诊:服药4剂,头

4、痛已减,精神好转,纳增,已能入睡。宗原方,再服4剂,头痛大减,已不头晕,心悸、气短亦除。嘱按原方,再服4剂而愈。(1)肌弛缓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肝脾肾等内脏下垂、胃粘膜脱垂、脱肛、疝气、膀胱肌麻痹而致之癃闭、重症肌无力、肠蠕动弛缓引起的虚性便秘等。(2)气血津精下泄:久泻久痢,崩漏带下,便血尿血,遗尿遗精等,伴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等。中气下陷证①病程较长,一般在数月致1~2年之间。②持续低热,或壮热不退,饮食失节或过度疲劳时加重。③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的症状。④用甘寒养阴,苦寒清热之剂,或

5、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气虚发热证具有下列表现2项以上患者,女,28岁,以间断性低热1年为主诉于1997年8月5日初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经治疗热退(具体用药不详)。此后低热经常发作,体温波动在37.2~37.7℃之间,午后为甚,劳累后亦加重,恶风汗出,渴喜温饮,全身乏力,时感头痛,纳眠尚可,二便调,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气虚发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0g,党参10g,炒白术9g,当归6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炙甘草6g,白芍15g,白薇10g。二诊:6剂药后,低热渐退,

6、体温波动于36.8~37.1℃之间,身渐有力,头痛依然,舌脉同前,上方加生龙牡各30g,继服6剂。前后共服药20余付,疾病告愈。(白薇、白芍、知母、生龙牡、银花、连翘)补脾气三方学习要求1、全面掌握四君子汤的组成、功用、主治、制方原理、衍化方剂。2、掌握参苓白术散的君药与桔梗的配伍意义。3、掌握补中益气汤以黄芪为君的意义。玉屏风散(《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卷150)组成益气固表助君药补气疏风散邪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肺脾并补(君)(臣)(佐)配伍意义黄芪白术防风临床应用1、体

7、虚易感风邪2、表虚自汗扶正固表御邪生脉散(《医学启源》)配伍意义人参——益气生津(君)麦冬——养阴生津(臣)五味子——固敛气阴(佐)补敛气阴(津)主治兼有耗泄之征者尤宜气阴两伤证临床应用沿革《赤水玄珠》:“肺气大虚,气促上喘,汗出而息不续,命在须臾”肺气大虚,气阴耗泄张元素:“肺中伏火,脉气欲绝”此说影响极大,甚至源流不清,始末倒置。李杲:夏月热伤元气,汗泄津伤。吴鞠通:“暑温因阳气发泄太甚,内虚不司留恋”,而致“汗多而脉散大”。临床应用1、气阴两虚证2、常用于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二节 补血四物汤(《仙

8、授理伤续断方》)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组成滋阴养血养血和血(血中血药)(血中气药)配伍意义补而不滞,通而不破(君)(臣)(佐)配入补气药是否可加强补血之效?张璐:“四君子乃胃家气分之专药,胃气虚而用之,功效立见。即血虚用四物,亦必兼此。故八珍之主治,不独气血两虚也,即血虚者,亦须兼用。但补气则偏于四君,补血则偏于四物。若纯用血药,不得阳生之气,阴无由以化也。若纯用血药,不得阳生之气,阴无由以化也。本方为补血之剂,为何以补血活血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