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气的成分》教案4

《2.1 空气的成分》教案4

ID:36360097

大小:4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0

《2.1 空气的成分》教案4_第1页
《2.1 空气的成分》教案4_第2页
《2.1 空气的成分》教案4_第3页
《2.1 空气的成分》教案4_第4页
《2.1 空气的成分》教案4_第5页
资源描述:

《《2.1 空气的成分》教案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空气的成分》教案教材教法分析:本课题包括三个部分,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在此过程中不仅得出了空气的成分,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二章课题1空气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2、过程与

2、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难点:从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教学方法:实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学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实验准备: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

3、(详见教材P23)、500mL量筒、100mL量筒、10mL量筒、500mL烧杯、红磷、水、火柴。……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情景创设:小时候,大人们经常要我们猜猜这样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该谜语指的是什么?(以有关空气的故事或有关空气的趣味实验导入)(展示一只空烧杯)烧杯中有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空气。导入新课:你对空气知多少?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为什么空气看不见而又摸不着?②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③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④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4、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⑤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其含量是多少?⑥为什么风景区的空气比较清新,而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⑦为什么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在学生描述提出的问题时,及时对不规范的语言加以规范)一、认识空气的组成1、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利用家里的物品试一试)2、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4%二氧化碳0.033%其他气体和杂质0.002%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讨论,交流,再描述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74页以儿时耳熟能详的谜语,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激发学

5、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3、多识一点(76页)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和组成的。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合作,经过两年多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一种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信息链接】A铜+氧气→氧化铜(黑色固体)B碳+氧气→二氧化碳(无色气体)C镁+氧气→氧化镁(白色固体)D镁+氮气→氮化镁(淡黄色固体)E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你认为选择药品比较合适,并说出你选择的理由?观察统计数据使学生知道物质溶解时是否会伴随能量变化?【实

6、验活动探究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乙)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d。并将广口瓶从b-d处分为五等分,做好记号。 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关闭c处的止水夹后,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提示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现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再由学生观察现象。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总结: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固体五氧化二磷,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实验活动探究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在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有30mL空气。(2)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交替推两个注射器,使

7、注射器内的氧气与铜丝充分反应阅读课本76页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与同学们交流利用化学史进行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停止加热,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将气体全部推至一支注射器中,读出注射器内气体体积请将实验结果填入下列表格中反应前注射器内空气气体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空气气体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氧气在空气中的积分数【交流与反思】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把铜丝做成螺旋状?2.实验中:①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会产生怎样的结果?②如果铜丝的量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会产生怎样的结果?③如果没冷却到室温就读数,那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8、3.此实验同时说明氮气具有什么性质?思考:按上述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还有何不足?红磷可否用木炭等其他物质代替?三.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