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廉洁为伴 与诚信同行

与廉洁为伴 与诚信同行

ID:36375823

大小:14.37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5-10

与廉洁为伴 与诚信同行_第1页
与廉洁为伴 与诚信同行_第2页
与廉洁为伴 与诚信同行_第3页
与廉洁为伴 与诚信同行_第4页
与廉洁为伴 与诚信同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与廉洁为伴 与诚信同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与廉洁为伴与诚信同行漯河市第三高级中学佟松旺2015.11一、什么是廉洁文化?1、“廉洁”一词由来已久(1)廉廉,庂也。从广兼聲。力兼切。——《说文解字》新解“廉”,有人解释为“敛也”,意即收敛自己的行为。这启示我们以宽广之心处事,以兼爱之心待人,以利他之心生活。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由此可见,”廉“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博爱之心。(2)洁洁,瀞也。从水絜聲。古屑切。——《说文解字》新解“洁”者,“以水为吉”也。静心处世,不争利不邀名;宽心待人,不忮不求;润物无声,春风

2、化雨。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亲善任,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优。”老子亦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洁者,人杰者也!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的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廉洁是指清白高洁,不贪污,要求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3、2、廉洁文化的基本内涵廉洁文化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清白做人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中华传统美德。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3、廉洁文化的地位及作用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文化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一.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

4、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廉洁文化的四个特征二、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原因1、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认识论依据(1)“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罪恶没有贪得无厌更大,祸患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灾殃没有比掠夺侵略更惨。所以,知

5、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历史的教训和坤因为自己的贪得无厌、不知足和不知止裁进了罪恶的泥潭则不可自拔。他用自己罪恶的双手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从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到阶下囚,最后被诏令自尽。和坤被抄家时,他的家产一共有8亿两,超过当时朝廷10年国库收入的总和。和坤被抄家后,民间流传着“和坤跌倒,嘉庆吃饱”的笑谈。(2)“圣人不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一个人如何避免成为金钱财富的奴隶?老子认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意即:保持平凡,坚持朴实;减少私念,降低欲望。为什么要“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呢?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十二章》)意即:缤纷的物欲世界使人目盲,靡靡之音让人思想麻木,美味令人朝思暮想,纵马打猎导致人心浮躁,面对稀有之物而有不轨的行为。怎样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呢?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八十一章》)意即:“圣人”不要多积蓄,疏财以济天下;给别人越多,自己越感到富裕。按天道行事,就是利于万物而不为害;

7、按圣人之道行事,就是只施济于民众,而不和他们相争夺。历史的启示狄仁杰为官,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历史的启示司马光身居高位,除主编《资治通鉴》外,还勤奋工作,生活简朴。他对财物和物质享受看得很淡薄,没有什么爱好,对学问却没有不精通的。他一辈子粗茶淡饭、普通衣服,一直到死。司马光还培养儿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

8、到,如果不养成勤俭的习惯,“富不过三代”。司马光文中的家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已经成为千古传唱。他的的儿子司马康深受他的影响,也以勤奋工作和为人廉洁而流芳百世。历史的启示包拯为官清廉,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