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7GE02L01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

S107GE02L01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

ID:36420359

大小:1.43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5-09

S107GE02L01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_第1页
S107GE02L01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_第2页
S107GE02L01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_第3页
S107GE02L01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_第4页
S107GE02L01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S107GE02L01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東亞文化:傳統與現代》第3講 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黃俊傑教授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Email:cc10.huang@msa.hinet.netWebsite:http://huang.cc.ntu.edu.twhttp://www.eastasia.ntu.edu.tw第3單元【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1.引言「從東亞出發思考」必須始於東亞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1:11:2東亞農業發展

2、舉例:傳統中國農業、農村與農民明治維新與戰後日本的農業轉型日據時期和光復後台灣的農業、農村與農民2.傳統中國農業的生產與分配2:1中國農業的起源中國人是黃河的子女?農業起源與黃土高原關係更近。不同於兩河、尼羅河、印度河灌溉平原。黃土高原黃河2:1中國農業的起源TillNiermann本作品由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kk小蜜蜂)授權本課程『東亞文化:傳統與現代』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多元的農業起源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種植粟、黍,長江流域栽種水稻上古迄於前漢,長江流域發展遲緩2:1中國農

3、業的起源2:1中國農業的起源JialiangGao農業疆域的南移「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難」,逐步促使政經及農業中心南移2:1中國農業的起源東漢木牛車俑2:2傳統中國農業的生產與分配精耕細作的傳統:鐵器、牛耕、施肥、耕地劃分之演進元王禎「農政」中的圍田圖唐代壁畫已見牛耕景象魏晉墓磚畫耕犁圖「天工開物」中的灌溉圖戰國時代鐵製犁頭2:2傳統中國農業的生產與分配市場經濟:土地私有化個體小農為主的經濟體系階層性的市場經濟網路東漢綠釉陶豬圈2:2傳統中國農業的生產與分配本作品由國家圖書館授權本課程『東亞文化:傳統與現代』使用,本資料

4、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農書中的「圃田」介紹。3.傳統農業與中華文化3:1傳統農業對中華文化的滲透「多子多孫」與「安土重遷」的價值理念重農抑商的中國政治傳統中國人對自然的情感和敬畏農家分家契約3:1傳統農業對中華文化的滲透魏復古(KarlWittfogel,1896-1988):中國專制權力來自對於水利事業之掌控,因此農業社會乃構成中央集權之基礎3:2農業文化與集權體制臺灣大學黃俊傑中國歷史上治水管轄權以及農業地理等事實,不盡支持「水利社會說」。3:2農業文化與集權體制3:3農村型態道義經濟:以

5、降低風險為考量農村結構:血緣和地緣交織農民性格:仍服從「理性抉擇」農民角色:逐利、生產、 受剝削者《詩經.豳風.七月》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榖。4.日本農村社會的轉變: 從傳統到現代4:1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邁向現代的日本農業:1868年明治維新,資本主義興起。1873起,重稅瓦解了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將農村捲入了金元流動的市場體系。策略性地以農業扶植工業,使得二次戰前,農村現代化的步調緩慢。二次戰後日本實施土地改革,地主階級多為自耕農取代,

6、然收益受限於狹小的耕作面積。生產收入的差距,導致大量農業人口移往工業。日本農宅4:1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takenbyAzuncha.663highland4:1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戰前日本農民的價值系統:身分意識:尊重家長、安於既定階 層、缺乏創新。生產態度:親近土地、自給自足、 精耕細作。消費型態:低收入低消費、大量資 源投入。日本農宅內燒炭火取暖4:1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663highland4:1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重農思想:封建時代,地主宣揚農本主義以確保收入。工業化之後農本主義仍廣受宣揚:工業方面,農業是廉價勞動力

7、的來源。軍事方面,軍隊主力由農民組成。地主為免受社會主義運動波及,更積極提倡重農思想。4:1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戰後日本農民價值取向的改變:農本思想瓦解:大戰失利、工業發展、土地改革生產態度轉變:a.耕作目的,從維持生存變成商業 交易b.土地價值,從先人遺產變成生產 工具4:1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生活態度轉變:生活物資、教育需求提升農村的都市化:受限於耕地面積,許多農村人口須在城鄉間通勤兼差;電視機的普及,也促成傳統價值的改變,,4:2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農業1960年代的改變:農業生產對於經濟的貢獻程度下降。日本農業人口佔總人

8、口比例下降:1955:40%→1960:30%→1964:25%農業人口中,中學畢業生比例下降,婦女和老年人比例上升。八成農民另有兼差,四成農民的兼差收入大於農產收入。4:2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農業農業社區的改變:耕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