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

论西部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

ID:36445721

大小:3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0

论西部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_第1页
论西部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_第2页
论西部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_第3页
论西部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_第4页
论西部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西部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西部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也是西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致富如何并进。西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主要区域是长江、黄河的中上游地区,而重中之重是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区,这些地区基本上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内容的重中之重,也是关系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事。   中央采取天然林禁伐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并用财政手段给予补贴支持无疑是正确的。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政

2、策只能给当地农民短期补偿,并不能使农民长期致富,当地经济不仅不会增长,反而会停止、下降,还会形成等、靠、要的被动局面。农民是生态环境保护者,也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一旦农民生存受害,又会重操旧业,滥砍滥伐,毁草毁林,决不是危言耸听。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都处于落后的贫困地区,禁伐还林、退耕还草后农民怎么办?因此,选择怎样的路径使生态环境建设与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适应

3、自然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这个过程曾长期处于相互协调与平衡的演替状态。然而,在工业革命以后的近200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尤其是二战以后,农业进入常规现代农业阶段,由于人口激增、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源掠夺式开发,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发达国家采用资本集约化生产方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集约化牲畜饲养活动,引起水土流失、资源耗竭。发展中国家采用粗放经营、广种薄收、引起水土流失、沙漠化扩大,同时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及自身发展需要努力推行“绿色革

4、命”,主要依靠无机化学品的高投入与单一作物的种植方式,造成多种形式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这些都是由于人类非理性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进展演替之间不协调所造成的。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人为因素   粗放经营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目标,是形成人们短期行为与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落后的贫困地区,生产方式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条件差,商品经济欠发达。农民不知道种什么赚钱,往往是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只会就地取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开荒

5、砍树、消耗“存量”环境资源,这样势必破坏生态、污染环境。   违背生态环境演替进化规律   西部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我国有七大生态环境脆弱区,其中有五个分布在西部。占生态环境脆弱区中面积82%。这些地方往往是干湿交替带、森林边缘带、梯度连接带、沙漠边缘带等两类生态环境过渡带,其结构、物质、能量的交换处于非均衡状态,变化速率快,恢复原状机会小,抗干扰能力差,既是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地区,也是极其落后、十分贫困的地区。生态贫困导致人们为糊口求食,“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最终陷入“生态贫困→经济贫困”的泥潭。民族地区

6、经济发展往往是如下模式:陡坡耕作→陡坡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加剧→地力下降→食物产量下降→陡坡耕作→……→环境恶化。   政策上偏重“经济扶贫”,轻视“生态扶贫”   长期以来,国家对“生态贫困”采取转移支付的形式直接把资金发放到贫困县或其相关管理机构,进行“输血式”扶贫。这种通过政府救济、自然灾害救济、优抚等方式,只能缓解暂时的贫困,难以从根本上脱贫。进入90年代,国家又将反贫困战略逐步调整为开发式扶贫。这种扶贫方式集中体现在对资源的开发上,如矿产资源开发;又缺少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缺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

7、市场经济激励机制   生态环境资源是公共资源,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往往由政府控制,没有与个人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使农牧民参与的热情不高,缺乏普遍的群众基础,仅靠政府独立支撑;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山林等生态资源产权模糊,导致农民粗放经营、滥砍乱伐等短期行为,其结果是局部得到治理,而整体恶化,治理赶不上破坏。   可持续农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选择   可持续农业内涵   可持续农业是在人们反思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种种弊端、总结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基础上诞生的。寻求一种既能满足食物数量需要、提高农民收入,又能

8、维持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   《登博斯宣言》关于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行动议程中明确了可持续农业内涵,指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后备资源丰富、供求矛盾突出;农村经济落后,贫困问题突出,导致资源滥用和生态失衡;推行可持续农业,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可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减少贫困,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农业”包括5个要素:(1)增加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