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东西要归还

借东西要归还

ID:36548402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借东西要归还_第1页
借东西要归还_第2页
借东西要归还_第3页
借东西要归还_第4页
借东西要归还_第5页
资源描述:

《借东西要归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题十四:借东西要归还主题综述:大班幼儿大多数处于5-6岁的年龄阶段,正处于懵懂时期,对物品的所有权也不太明确。很多幼儿会遇到忘记带一些物品的情况。活动中需要的时候就向老师借或者同伴借,大多时候借了不主动归还。还有些小朋友喜欢幼儿园的玩具,跟老师说借回家玩一下,然后带回家就没主动归还。《弟子规》中提到:“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就是说:借用他人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及时归还.这样以后有急用再借就不难。借此教育儿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高尚人格并培养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良好品格

2、。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生活,游戏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设计了这次养成教育活动。环境创设:1、养成教育外墙:展示集体教学、区域活动、家园共育的照片。可以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借用物品备忘录》2、养成教育墙面:粘贴《子弟规》儿歌中相关“借东西要及时归还”内容,并附上图片。3、养成教育区:提供可以供给幼儿借阅的图书和其他材料,并准备《借用物品备忘录》,将幼儿借、还物品的时间进行登记。活动览要:(“1学1练3强化”模式)序号活动

3、介绍活动形式1《借东西要归还》,学会借、还东西的礼仪,养成不随便借东西,借了就要及时归还的好习惯。 集体活动2提供可以供给幼儿借阅的图书和其他材料,并准备《借用物品备忘录》,将幼儿借、还物品的时间进行登记。区域活动3请家长在生活中提醒幼儿,哪些物品可以向他人借用,并督促孩子主动及时完好的归还。家园渗透家园共育:请家长提醒孩子区分一些能够借用的物品,并督促孩子及时主动完整的归还给物品的主人。集体活动:借东西要归还活动目标:1、学会借、还东西的礼仪,养成不随便借东西,借了就要及时归还的好习惯。  2、理解“借人

4、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的意思,知道借东西及时归还的道理。  3、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自己做到将借用的东西及时完整的归还。 活动准备:1、视频《乐比悠悠借皮球》、每个幼儿准备一样小物品,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播放视频《乐比悠悠借皮球》1、提问: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小结: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互相借用皮球,故事告诉我们:借用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3、出示《弟子规》中的相关句子学习并理解意思。二、道理引导:请幼儿观看情境表演《乐比悠悠借皮球》。1、提问:明明要

5、向康康借、还跳绳的时候说了什么?为什么要一上课就还给他?归还的时候,还仔细检查一遍有无损坏,为什么要这么做?2、讨论问题后小结:当他人拥有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自己没有的时候,可以礼貌地向他人借用。并说好借用的时间,到了时间一定要归还,因为主人这个时候也需要这样东西了。三、行为训练:练习使用礼貌语言相互借用物品,并及时归还。1、教师向个别幼儿借用物品,针对对话进行讨论。提问:我想问**小朋友借东西,我是怎么说的?我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我借到这样东西使用完以后,我是怎么做的?小结:我们向别人借东西要使用礼貌用语询

6、问对方,得到同意以后,要爱惜东西,正确使用完以后,及时归还给主人,还要向主人表示感谢。2、请个别幼儿向老师借用东西,针对对话进行讨论。提问:**小朋友向我借东西,我是怎么回答的?我有解释清楚为什么不能借的原因吗?如果遇到东西的主人不同意借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小结:当遇到借东西被拒绝时,要理解和接受主人不能借的原因,并想起他的办法,换一个朋友借或者自己去准备等等。3、请幼儿相互之间借用手里的物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并及时归还给主人。四、巩固延伸:辨析图片的正误。1、图一:**小朋友在画画,水彩笔画不出来了,他

7、顺手拿起桌上其他小朋友的水彩笔接着画,画完了放回原来的地方。2、图二:**小朋友忘记带剪刀了,就轻轻地问旁边的小朋友:请你把剪刀借我用一下好吗?剪完以后,还给了主人,并说:谢谢,这是你的剪刀。3、图三:**小朋友的玩具掉地上摔坏了,这是从好朋友那里借来的,现在怎么办呢?4、集体讨论:你从这些图片的辨析中,明白了什么道理?5、教师归纳:(1)不能随便向别人借东西。(2)必须借用的东西,借时说:请你…用完及时归还,还要说声:谢谢!(3)借用的东西坏了,应该主动赔偿。五、活动的巩固与延伸1、活动后检查自己的行为,

8、如果借了别人的东西的请及时还给别人。2、借了小朋友的东西如果损坏了就主动赔偿给小朋友。3、小朋友向你借东西也应该很大方借给他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