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

ID:36611635

大小:23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2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_第1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_第2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_第3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_第4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试题与研究》2010年第2期一、《考试说明》解读    (一)《考试说明》与《考试大纲》的关系  《考试大纲》是国家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全国性的、普适性的高考法规性文件,在考试的范围上可略小于课程标准,在考试的其他要求上也可略低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是在结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考试大纲》而制定的各省、市、自治区地方性的高考法规性文件,在考试的范围上可略小于《考试大纲》,在考试的其他要求上也可略低于《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只从宏观上就考试性质、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三个方面予以阐述,没有具体到教材的知识点或者说是考点上。《考试说明》则包含

2、了考试性质、考试形式、考试范围、试卷结构、能力要求、参考样题等方面,考试内容具体到了每个知识点或考点上。    (二)《考试说明》说明的问题及涵盖的信息  下面以北京市2010年《考试说明》为例予以分析:  1.理解:命题的原则与思想  原则:两个有利于:“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三个相结合:“发展与稳定相结合,创新与继承相结合,学习借鉴与保持特色相结合。”  思想:两大新理念:新课程观、新史学观。三个着眼点:知识、能力、素养(学科价值观)。  2.知道:考试的性质与形式  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一次选拔性考试

3、。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3.明确:考试的时长与分值  《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了高考各科考试的时间和所赋的分值,对此,考生应清楚地知道。例如北京市文科综合考试明确规定:考试时长150分钟,考试满分300分。其中,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了解:考试的题型与结构  北京市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试卷包括I、Ⅱ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以科目内知识综合试题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比例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和地理中的2个或3个科目的相关

4、知识。试题按照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依据这一规定,考生在平时就要多加训练。  5.弄清:考试的目标与要求  从高考的角度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与能力要求同历史学科能力对应为:  (1)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迁移能力;  (3)阐释和描述事物——表述能力;  (4)论证和探讨问题——理解能力。  6.明白:考试的范围与内容  考生要明白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在复习中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具体的知识点或考点。  7.研究:考试的样题与意图  通过对

5、《考试说明》中的样题的研究,明确:  (1)《考试说明》为什么要选这些样题;  (2)这些样题在题型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这些样题在命题立意上侧重什么;  (4)这些样题与外省市《考试说明》的样题相比有什么异同;  (5)这些样题所及知识在教材中处于什么地位。    样题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对此样题分析后可知:  选题原因:本题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要求考生答题论从史出,考查其知识迁移能力,又符合新课程观。

6、  命题意图:将北京历史文化遗迹与教材核心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创设情境,以《礼记》中关于北京最早建城的一段史料为主要内容设计问题,考查考生对分封制与北京建城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题型特点:图文并茂,代表性强。  所及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分封制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重点,属于教材的主干知识。    二、专题复习策略    高考试题呈现专题的特点:  (1)小切口、大跨度、深分析;  (2)大主题、多视角、高度概括。  在复习中,考生要据此确定主题,构建系列专题。  总之,考生要依据《考试说明》的导向和命题特点,结合复习阶段的需要,进行专题复习,有

7、效备考。  附:专题示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  一、近代洋务企业的兴办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清朝面临的形势:  政治:19世纪60年代初,西方列强侵华,国内农民起义;  经济:自然经济局部解体,中国开始卷入西方殖民体系。  2.洋务派的逐步形成:代表人物: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3.洋务派的主张:①内容:师夷长技以自强;②目的:勤远略,剿发捻;③口号:自强、求富;④特点:中体西用。  (二)洋务运动的特点  1.洋务运动前期的内容:①军事工业:师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