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教学论文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ID:36628111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3

教学论文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_第1页
教学论文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_第2页
教学论文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课教学的首要重任。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试就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方面做一点浅显的探讨,旨在更好地贯彻地理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理念和要求,推动地理学科教学之深入。[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实施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案例教学法(CaseStu

2、dy)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教授创立,他在《合同法案例》一书的前言中说道:“被作为科学的法律是由原则和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原理都是通过逐步的演化才达到现在的地步。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漫长的、通过众多的判例取得的发展道路。这一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案例。因此,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些包含着这些原理的判例。”在这里,他强调了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性

3、,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因此,我们对案例教学法有这样的理解: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案例教学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作

4、用实施者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引导教师展示案例设疑问难指导组织小组讨论组织班级交流总结评价主体学生阅读感知个体自主探究群体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互补能力提高1、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1)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2)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3)播放案例录音;(4)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5)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6)将案例化为剧本,部分学生表演出来;(7)利用现时的刺激或现有的环境制造案

5、例;等。以上方式可以兼而施之,但不管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例如,教师在与学生学习课程标准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利用课本案例——我国西北地区。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学案例,或者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案例,使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学生很快进入场景,充分感知了案例。2、设疑问难指导——个体自主探究阶段3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

6、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诱敌深入”之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1)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2)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述案例,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①请描述荒漠化的景象和荒漠化形成过

7、程是怎么样的?什么叫做荒漠化?(这是浅层性的设问,属于知识性的探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 ② 我国西北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将前一层次的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行为倾向。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③请为荒漠化防治提出对策和措施。(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的诱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学生思维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3、组织小组讨论——群体合

8、作探究阶段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