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

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

ID:36653896

大小:298.6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3

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_第1页
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_第2页
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_第3页
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_第4页
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6卷第2期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3P=6月ClimaticandEnvironmentalResearchVJouln.e6N20o0.牛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张雁丁一汇马强l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Poty摘要重点分析了1999年梅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集中期大尺度环流特征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认为该期间发生的待续性暴雨是在一种特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主要表现为:(])副高活动有明显的阶段性西进、滞贸、东撤,这一特征与中高纬度天气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副高活动直接影响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路径及降水强度;(2)华北

2、高压坝的建立有利于切变线北侧维持偏东风气流,对锋区的稳定起重要作用二(3)高原南侧生成的低涡在沿切变线东移过程中逐渐加强,使梅雨锋中的对流活动加剧,降水加强关健词:梅雨锋:暴雨;大尺度环流1引言继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后,1999年夏中国长江中游东部到下游地区又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不少县市成为水乡泽国,交通通讯中断,无数房屋倒塌,成千上万亩庄稼被淹没,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据统计,仅6月份长江下游地区降水量均超过建国以来的记录,上海、芜湖等地创百年历史记录。安徽省沿江江南和大别山南部山区的降水量大都在700mm以上,为历史平均值的

3、2-4倍’〕而华北、黄淮、东北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早、少雨天气从东亚地区大尺度环流背景看,1999年夏西太平洋赤道辐合带异常偏弱。热带气旋不活跃,副热带高压主体经常稳定在日本列岛的东南洋面上,但有明显的阶段性西进、滞留、东撤。中高纬天气系统非常活跃,冷空气活动偏南。由于鄂霍次克海阻高稳定少动,使日本海至华东沿海一带经常维持一低槽区,有利于冷空气南下[1.21。梅雨锋经常在日本九州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活动,特别是6月下旬到7月初,梅雨锋在这一地区静止,造成该地区出现了10天左右的暴雨和大暴雨天气。2资料分析所使用的高空格点资料为N

4、CEP再分析资料,网格距2.50x2.50,2次/日平均。候降水资料为降水枯计值[[31,网格距2.5'x2.5'。区域、单点降水资料由GAME/HUBEX作业运行中心和资料中心提供TBB场资料由GAME资料中心(日本气象研究所)提供,网格距10x10,8次/日平均,2001-03-0I收到.2001-04-05收到修改稿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794030,)淮河流城试验项目办公室,1999年淮河流城试脸外场观侧总结汇编。2000,pp108万方数据162气候与月·境研究6卷3大尺度环流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1999年江淮梅雨季大

5、致为6月7日一7月17日,人梅偏早.出梅正常略偏晚”暴雨集中期主要在6月22日一7月1日6月7日,9907号台风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受台风倒槽影响,长江下游出现了强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人梅6月14-16日、受地面倒槽.中低层切变线和高层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黄淮和长江流域先后出现了暴雨和大暴雨天气:此后,随着北方冷空气的加强,在东北到长江下游以南地区形成较600N深的低槽区季风雨带南压到广东和w建两省。6月21一22日天气形势出现400NJ大调整.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低槽向北收缩减弱,副高逐渐西伸并控制中国华南沿海。季风气流明显加强、20

6、0N行星锋区迅速北移到长江流域并稳定下来受稳定的梅雨锋和切变线影HoE1000E1200E一‘1400E响.6月22日一7月1日长江中下游600N地区出现了持续的暴雨和大暴雨天飞p月00N图1为1999年6月22日一7月1日850,700,500hPa平均高度场和风场可以看到,1999年梅雨季2们ON暴雨集中期,从鄂霍次克海到日本海北部,三层都为一稳定的高压脊控ROOE1000E1200E一1400E制,高压脊轴向朝NW方向倾斜10600N形成阻塞型。东西伯利亚到日本海南部维持一低槽区,配合中低层温度场(图略),低糟底部有一条冷温度舌

7、西月00N伸到长江以北地区,使温度在中低层的水平方向上呈南北暖中间冷的不稳定型[}]。对应500hPa温度场,中纬200N度地区有一支明显的锋区(等温线密集区)。副高的平均脊线位置在220N1400E20附近,588线平均西伸脊点在1090E图11999年6月22日一7月I日850l0)附近(图lc)。长江流域处在副高北700lb),500hPaI0平均高度场和风场D为低涡中心.断线为切变线.单位:h入·m.1s部边缘的锋区中和低层的冷暖交界面上。850,700hPa图(图la,b)I)谁河流城试验项目办公室,1999年淮河流域试验外

8、场观测总结汇编,2000,PPI08万方数据2期张雁等:待续性梅雨1t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上,渤海到华北地区有一轴向为WN-ES向高压坝,高压坝底(后,部有一支平均风速>IOm/s的偏东风气流,与副高北侧边缘的偏南风急流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