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

《个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

ID:36698047

大小:361.1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5-10

《个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_第1页
《个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_第2页
《个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_第3页
《个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_第4页
《个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个体是群体和组织的细胞,个体心理与行为是群体、组织心理与行为的基础。人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了解人的本质,才能理解人的差异,才能理清人的需要、动机、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才能对人实施有效的管理。主要内容:第一节关于人的理论第二节个性与行为第三节价值观第四节态度与行为第五节意志与行为sdlgcl@126.com1第一节关于人的理论人性人性即人的本性,指人生而具有的特性。对“人的本性是如何的”的观点,形成人性理论。人性理论分为两种:自然人性论;社会人性论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人性问题一直是思想家们关注的问题,这是因为,研究人首先要研究

2、人性,即研究人的本质是什么。古代主要是从社会、政治的角度研究人性,近代则是从管理学的角度,人性学说构成了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2(一)中国古代的人性论(自然人性论)1、孟子的“性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的恶行,是因为违反本性去做事造成的。《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32、荀子的性恶论荀子: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

3、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认为人天性追求享受,好逸恶劳,所以才有恶行。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恶:与社会标准相悖的欲求,如:懒惰、贪婪、自私、忘恩负义、不忠不孝等。43、韩非:人性自为,自恃尚力。认为人天性是自利的——“人性自为”。君主要想用所谓的道义来约束臣民,那只能是松散无力的。“圣人之治国也,固有恃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我也。”“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过受罪,以功

4、致赏,而不念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5(二)西方现代人性论(社会人性论)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称该假设为X理论,泰勒制是“经济人”假设的典型代表。泰勒制的核心思想:胡萝卜加大棒2、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依据霍桑实验的结果提出来的。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6主要观点:1、交往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2、专业化和机械化使劳动失去了内在乐趣。3、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不可忽视。4、组织领导者应当满足

5、职工归属、交往和友谊的需要。管理措施:1、应当关心、体贴人、爱护、尊重员工,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组织士气。2、对员工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3、管理人员要由监督者变为上下级之间的中介,鼓励交流、沟通。73、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是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学派提出来的。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得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主要内容为:(1)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普遍本性。(2)人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3)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4)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逃避责任并非人的本

6、性。(5)大多数人都具有高度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人的潜能只得到部分发挥。8管理措施:(1)创造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学会作教练而不是监工。(2)激励方式应注重内在激励。(3)在管理制度上给人更多的自主权,让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分享权力。94、复杂人假设复杂人假设是60年代末由沙因提出的。根据这一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超Y理论。基本观点:人是复杂的、多变的。X理论、Y理论——X理论Y理论有选择的使用:超Y理论。5、人性假设的其他观点目标人假设观念人(价值人、文化人)假设生态人假设10总之,人性假设理论的演变反映了人性认识深化发展的特点,

7、不同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措施,不仅反映了人性认识上的差异,也是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也揭示了管理方式对人性发展的依赖和影响。11第二节个性与行为一、个性1.个性的概念: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的心理面貌。□面貌——一个人的外部生理特征构成其生理面貌;各种心理特征构成其心理面貌。如:甲:工作负责,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但能力平平性情内向。乙:性情开朗,待人和蔼,但较为自私。………2.个性特征①自然性与社会性——人的个性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起来的。12②稳定性与可塑性——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

8、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但决不是一成不变的。③共同性与独特性——共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人们个性中的一些共同或相似特点,但每个人个性中的与众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