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ID:36715321

大小:435.3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14

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_第1页
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_第2页
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_第3页
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_第4页
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调研报告2013年3月摘要2012年,自然之友城市固废组,从2010年调研的100个北京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中,选择60个进行回访。通过对居民、物业、保洁员、居委会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改变、小区垃圾分类效果、厨余垃圾单独收运体系等情况,了解北京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情况。两年以来,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在以下3方面不断进步:1、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数量不断增加:从2010年的600个增至2012年24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2、逐步完善厨余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的能力:2012年受访小区厨余分类运输设施达到88%,相比2

2、010年增长了10%以上;3、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信息公开与监管: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安装信息公开提示牌,建立“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网”,定期公示垃圾分类工作的信息。但在调查中仍发现一些问题,总结如下:1、居民对垃圾分类认知水平和对试点小区了解较低:仅有58%的居民了解自己的小区是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仅有38%的居民明确知道小区厨余垃圾分类运输;仅有24%的居民对于厨余垃圾的认知完全正确。2、试点小区垃圾分类情况不容乐观,政府评估指标忽视居民的分类率和正确投放率:在未经过二次分拣的厨余垃圾桶中,只有2个桶是纯厨余垃圾;分类成效考核多侧重设施、人员、操作规范,垃圾投

3、放效果在考核中仅占20分。3、“绿袖标”的垃圾分类指导作用大多已不复存在:2010年初设“绿袖标”作为垃圾分类指导员,目前大多已变成社区二次分拣员,且大部分由保洁物业承担。4、分类试点小区模式较为单一:以“绿袖标”指导、社区二次分拣、分类垃圾桶投放的模式为主,未充分借鉴和尝试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如定时定点投放和随袋征收的模式)。5、社区缺乏持续性、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13%的居民表示参加过社区宣传活动,39%的居民表示没有看到和参加过任何宣传活动,宣传活动大多以发桶、讲座,拉横幅海报的形式开展,缺乏创新。为了能够有效推进北京市垃圾分类的工作,基于以上问题

4、,自然之友有以下四点建议:一、加强对社区垃圾分类的公众动员和宣传教育:政府以每年支持绿袖标补贴的5%-10%的预算,通过政府购买等形式,支持和鼓励民间组织、其它团体深入参与垃圾分类社区动员工作;二、规范对绿袖标和垃圾分类二次分拣员的管理:明确区分绿袖标和二次分拣员的职责与作用;三、政府应将“居民知晓率、投放正确率和垃圾减量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调整以硬件、人员操作规范为重点的考核方式,并建立奖罚制度;四、尝试不同于二次分拣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管理模式:对于居民,鼓励垃圾费随袋征收、定时定点垃圾投放的方式;对于小区,考虑按量收取垃圾费用或者厨余垃圾按量退费的

5、模式。1、调查背景:2010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折子工程的通知》,提出“600个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达标,实现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推进在京党政机关、学校垃圾分类达标”的要求,这是继2003年非典、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再次启动大规模的垃圾分类行动。针对于此,2010年11月自然之友选择了2010年北京6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中的100个开展调研,从公众认知、政府宣传教育、末端设施建设和分类效果等层面了解情况。2010年的调研发现以下问题:1)环卫部门积极配套了厨余分类收集运输的设备,较之以前是很大的

6、进步;2)基层政府积极开展大型宣传活动,但缺乏针对特定对象的持续性动员;3)环卫部门和基层政府,没有针对性地尝试改变分类收集制度,也没有社区物业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激励机制;4)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和知识不够。2011年,北京市增加12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2012年再增加600个。截止到2012年底,北京共有24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占全市居住小区的50%以上。同时,《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也于2012年3月正式实施。北京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历经三年,试点小区数量不断增加,政策推动逐步完善,但是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效果如何?居民自身发生了哪些变化?社区

7、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进展?还存在哪些瓶颈?带着这些问题,自然之友城市生活垃圾调研团队于2012年10月再访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从2010年调查的1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中选择60个进行调研,了解小区的分类效果和居民分类意识和参与度。2、调查目的了解北京市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两年后的分类效果以及试点小区公众意识和行为的转变,发现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3.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研走访了60个社区,但是由于没有找到社区相关人员(2个)、社区不支持调研(4个)、社区调研不完整(6个)等原因,在统计阶段将能够全部采访到居民(5个)、物业/居

8、委会、保洁员的社区视为有效社区,最后社区的样本量确定为48个,居民样本量为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