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

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

ID:36753955

大小:2.08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5-14

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_第1页
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_第2页
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_第3页
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_第4页
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摘要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性成分用作有指是其典型的语言表现,而用作无指是其非典型的语言表现。虽然非典型,却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现象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除了第一节的无指现象研究综述,文章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问题,其主要内容如下:1.从“存在物——存在方式、体词——谓词、指称——述谓”这三对概念出发,分析了语言形式、认知结果及语言用法三者之间一一对应的常态语言现象以及这三者之间不对应的变异语言现象,并得出结论: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现象其实就是指称——述谓用法的变异。由此,为有指和无指做出界定,并根据无指不同的语言表现,划分出不指和空

2、指两个下位小类。2.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探讨名词的内涵意义和外延对象、内涵特征和外延特征并指出名词的语义表现与其成为无指成分有密切联系。3.探讨不指的语言表现。如果名词性成分表现的是中心语的存在方式并实现了对其的述谓,我们称它为不指成分。不指成分在语义上只凸显特征,常出现在定语、谓语、状语、补语等句法位置上。名词性成分可以通过凸显语义特征的方式成为不指:有的凸显其内涵特征,有的凸显其外延特征(包括文化性外延特征、聚合性外延特征及被激活的上位外延特征),还有的名词既凸显了内涵特征又凸显了外延特征。当语义特征被凸显出来的时候,名词的实体性就消失了,于是获得了比较强烈的谓词性质,出现在特定的句法位置

3、上,就能实现对中心语的述谓。4.探讨空指的语言表现。如果名词性成分仅表现其内涵意义,辅助其他语言成分实现了述谓,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空指成分。空指成分通常出现在表语、复合性动宾结构的宾语、准领属关系的中心语及言说义动词后的宾语位置上,名称名词也可以作为空指成分充当句子的主语。5.总结无指成分的语言表现。划分出六大类(共十二小类)的名词格式,探讨它们各自用作有指、无指(不指和空指)的倾向性。为无指出现的句法位置排定优先次序:不指出现的句法位置的选择次序为: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空指出现的句法位置的选择次序为:表语>中心语>宾语>主语。关键词:无指、不指、空指、指称、述谓、内涵意义、外延对象

4、、内涵特征、外延特征AbstractlllmodemChinese.nominalcompositionactingasreferentialisitstypicallanguageperformance.butactingasnon—referentialisitsnon—typicallanguageperformance.Althoulghnon-typicalmodelitisalsoakindoffamiliarlanguagephenomenon.Basedontheexistingresearch,thisthesisfurtherinvestigatesthenominal

5、compositionactingasnon—referentialphenomenon.hladditiontoChapter1———Non—referentialPhenomenonResearchOverview,thearticlediscussesthenon—referentialissuethroughfiveparts.Itsmaincontentsareasfollows:1.Settingoutfromthesethreeconcepts“existence————existingway,nominalphrases------predication,referring

6、function------predicatingfunction”,thisthesisanalyzesthenormallanguagephenomenoninwhichthelanguageform、theresultofcognitionandtheusageoflanguagecorrespondingtoeachotheranditalsoanalyzestheabnormallanguagephenomenoninwhichthethreeofthemdiscorrespondingtoeachother.Wegetaconclusion:thenon-referential

7、ofnominalcompositionisactuallytheaberranceofreference---predicateusage.Therefore,wedefinetheconceptofreferentialandnon—referential,anddividethenon-referentialintotwotypes:irreferenceandempty—reference.2.Fromthea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