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 (2)

黄土高原 (2)

ID:36758110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黄土高原 (2)_第1页
黄土高原 (2)_第2页
黄土高原 (2)_第3页
黄土高原 (2)_第4页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莫旗巴彦农场中学郝静设计思路  利用CAI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

2、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教学策略  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

3、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具准备CAI课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播放黄土高原的资料片  提问: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  观看,思考、回答。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呈现黄土高原的位置图  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教师纠正、补充、小结指出: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回答:黄土高

4、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  展示黄土高原形成的动画  提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说出证据。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指出:“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

5、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学生看课本第57页活动2,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这里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播放资料片:“黄土高原景观”  观看、聆听、思考发问: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怎样形成的?  

6、教师讲述: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教师可把三种地貌给学生简要介绍)二、严重的水土流失(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  展示:“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图”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读图进行分组讨论,派代表小结并讲解。收听、观看媒体讲解。讨论的要点: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展示“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动画  为了使学生认识地更清楚,让学生观看动画。观看时

7、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①三个实验中的植被差异状况;②烧杯内水量的多少;③烧杯内沙土的情况。  学生观看动画:“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  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很容易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段对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实际上这两个孩子的话都有道理,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同时这也说明了黄土

8、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这也同时说明人类在这个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和“加剧”作用。  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具体的影响有: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