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上课

仁者爱人上课

ID:36840365

大小:3.49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5-10

仁者爱人上课_第1页
仁者爱人上课_第2页
仁者爱人上课_第3页
仁者爱人上课_第4页
仁者爱人上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仁者爱人上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破解“中国犹太人消失之迷”》在中国的唐代,有一支犹太人进入了中国。 在今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返回以色列,回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祖国的时候,中国的犹太人,已经悄悄地消失了,当年进入中国的犹太人后代,已经融入了中国社会,成了中华民族中的一员。 在中国的大地上,只留下了一片犹太人的墓园,述说着犹太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生活,供后人凭吊。也给世界留下了一个不解的迷团。 犹太人为什么能在中国留下来?仁仁者爱人“仁,亲也,从人,从二”——《说文》《礼记》郑玄注:“仁”是“相人偶”之意,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孟子曰:“仁也者,人也。”“仁,人心

2、也。”“忠者,厚也;厚人,仁矣。”【王充】“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董仲舒】“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二”,《礼记》郑玄注:“仁”是“相人偶”之意,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何谓仁?仁者爱人分析前四则读四则,思考:A重点字。B“仁”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一些?重点字:1:入则孝2:出则弟3:吾道一以贯之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5:何事于仁6:尧舜其犹病诸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3、而达人8:能近取譬在家里通“悌”尊敬兄长学说用忠,对人尽心竭力。恕,对人仁爱宽厚止,仅其,大概;病,以为难立:使……立达:使……达比喻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何谓仁——仁之本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在家里通“悌”尊敬兄长孔子对弟子的道德要求: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仁之本思考:修德与学文的关系?要义:修德重于学文。联系实际读书与做人,你怎么看?思考「评析」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

4、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要义:曾参以“忠恕”来解释孔

5、子“一以贯之”之道。贯穿,贯通“仁”是道的最高理想,“忠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门径。忠恕——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何谓仁——仁之道忠恕之道“忠”是从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的角度讲的;“恕”是从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的角度讲的。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非两个问题,所以孔子说是“一”以贯之,而非“二”以贯之。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仁的基本要求,是孔子待

6、人的基本原则。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己及人)本章要义:仁的实践。之于做到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要义: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法。广博、广泛周济百姓恐怕担忧打比方方法使……站得住使……行得通从这几节看,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积极为人)中心之为忠,尽己之为忠。忠是对自己的

7、要求,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但有了忠就是不是仁了呢?看下面这一则内容: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5.19)【翻译】子张问:“令尹子文三次被任命为令尹,没有沾沾自喜的样子。三次被罢免,也没有怨恨的气色。自己当权时的政务,一定告诉新令尹。他怎么样?”孔子说:“做到了忠。”又问:“达到了仁的标准吗?”回答说:“没有达到智的标准,怎么算得上是仁呢?哪里能算是仁呢?”可见,有了

8、忠不是就是仁,那么还需要什么呢?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人)恕是对他人的态度,对别人要宽恕。推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