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当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ID:3684642

大小:12.87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7-11-23

当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_第1页
当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_第2页
当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_第3页
当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_第4页
当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当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 及防控对策近年来,由于生猪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猪群越来越密集,加上频繁的调入转出,猪病的动态也越来越复杂,“新病”越来越多。猪病流行的主要特点是多种病毒、细菌混和感染或继发感染,为多因子致病。在临床上病原体是单一种病毒或细菌的猪病几乎不存在了。我国由南向北发生的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病,称之为“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或“猪高热病”,并先后波及到南方其他省和北方与东北一些省、市、自治区,造成大批猪只死亡,病死及淘汰猪数量约达数千万头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本人通过临床诊治及参阅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论著,就该病流行特点、发

2、病原因及防控对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供同仁们参考。1、流行特点1.1爆发流行,传播速度快,夏季为发病高峰,一个猪场发病后,3-5天可波及到整个猪群,并向四周蔓延。1.2发病有一定的年龄性;发病多见于10~25周龄的生长猪与育肥猪,以及部分母猪和保育舍50日龄左右的仔猪。哺乳仔猪与刚断奶的仔猪发病很少。1.3发病先从农村散养户开始,再到中、小型养猪场并逐渐向规模猪场传播,呈爆发性流行。发病率高达30%~50%以上,个别严重的达70%左右;病死率为20%~70%,病母猪的流产率达50%左右,母猪死亡率约为10%~30%。可见发病率高,病死率也很高。1.4发病猪没有性别与品种的差异

3、,大小猪均可发病。1.5饲养管理水平低,饲养环境恶劣,饲养密度大,炎热潮湿的天气猪舍通风降温不良,长期饲喂霉变饲料,疫苗免疫混乱,免疫程序不合理的猪群发病严重,病死率很高。饲养管理水平高,疫苗免疫合理,生物安全措施好的猪群很少发病,有的不发病。1.6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乱用各种药物和退热药可导致死亡率增高。2、临床特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猪场发病猪的症状不完全相同。临床上以高热、皮肤发红或出现小红斑点为特征。常见猪群突然发病,迅速传播,体温升高40~42℃,精神沉郁,卧地不起,不食,背部、胸腹部及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发红,并出现小红斑点,形状不定,耳缘发紫。有的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

4、色出血点。结膜潮红,流泪,眼睑肿胀。呼吸困难,气喘急促,有的流清鼻涕或脓性鼻涕,咳嗽,鼻端干燥。尿少色黄,粪便发黑,部分有腹泻。有的呕吐,磨牙,四肢划水状,后肢不能站立。有的仔猪皮肤黄白,消瘦,被毛无光泽,运动时四肢无力。有的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等。急性病例病程3~5天,病程长的可达10天以上。使用退热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又复发,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3、病理剖检变化不同地区发病猪只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的病变表现在肺部,呈现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的变化,肺脏肿大,间质增宽,有淤血和小出血点;有的肺呈橡皮状,有的肺的尖叶和心叶有肉样实变,有的肺呈大理石样变化,严

5、重的有化脓灶;气管内有较多的泡沫状分泌物。胸腹腔有多量淡黄色积液,有的还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个别的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呈现胸膜肺炎的变化。肝脏肿大,颜色变淡,有的呈土黄色,有的有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肿大,部分病例边缘有梗死灶,有的边缘有针状的出血柱。肾脏有的肿大、苍白,有的有针尖大出血点。部分病例心外膜、心耳、喉头粘膜和膀胱粘膜有出血点。个别猪胃底粘膜出血、溃疡。全身多数淋巴结水肿、出血,部分猪呈周边出血。。4、关于诊断由于本病发病急,传播快,病情复杂,病理变化多样,仅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一定要早发现,早采取病

6、料送有关兽医诊断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信息和临床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诊。南方几省病料检验结果显示,大多数猪场都存在病毒与细菌和寄生虫等混合或继发感染。病毒主要有:兰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毒和猪流感病毒等。细菌主要有: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肺炎支原体、沙门氏菌等。血液寄生虫为附红细胞体,弓形虫。在一些猪场送检的饲料中还检测出霉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等。有的地区还检出未知病毒,现正在进行生物学鉴定;还检出了兰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和巴氏杆菌A型血清型,这些新的发现

7、,应引起密切关注。中国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发布信息,从发病猪体分离到兰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并发现病毒的基因序列有缺失现象,所检测的病猪都是双重或三重以上病原感染,很少有单独感染兰耳病变异毒株的,常见混合感染的病原为猪瘟、圆环、蓝耳病病毒株以及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等。5、病因初步分析5.1病性:猪高热综合症是由多种病原(病毒、细菌、寄生虫)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在某些应激因素的诱发下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5.2  发病原因分析5.2.1 兰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及支原体肺炎等免疫抑制性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