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专题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专题

ID:36878430

大小:566.8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10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专题_第1页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专题_第2页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专题_第3页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专题_第4页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专题主讲:郑建钟课程提纲一.何为“科学发展观”?㈠何谓“科学”:“信仰”与“理性”。㈡何谓“发展”:“循环时间观”与“进化时间观”。㈢作为观念系统的“科学发展”:“物质扩张”与“精神政治”。二.“生态文明”何以可能?㈠“自然中心”的自我悖论。㈡“人类中心”的不可避免。㈢生态文明的“合法性”:“自然”与“人为”及“度”的问题。三.“五个重庆”与“生活的意义”一.何为“科学发展观”?㈠.什么是信仰?1.“信”⑴言语真实:《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⑵相信:刘禹锡《天论上》

2、:“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2.“仰”⑴抬头、脸向上,与“俯”对:《荀子·解蔽》:“瞽者仰视而不见星。”⑵依赖、依靠:《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3.“信仰”:⑴宗教信仰:宗教意识形态“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⑵科学信仰:科学意识形态“理性的理论方面就在于,要把我们的信念建立在证

3、据上,而不是建立在愿望、成见或传说之上。按照这个论题,一个有理性的人就同一个审判官或一个科学家是一样的人。”--罗素《真与爱----罗素散文集》4.“迷信”:主流观点为:“非理性、无根据”的相信。㈡何谓“科学”?1.“科学”词汇英文“science”、法文“scientin”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其意义是指系统知识和学问。17世纪,随着“自然科学”(早先称之为naturalphilosophy)的威望增强,Science的形容词形式scientic(意为创造知识的)便取代了scientia

4、l或scientific以及其他异体词汇。现代汉语中的“科学”一词,来自日本学者西周(1829-1897)于1874年在《明六杂志》上将science译为“科学”。此后,中国的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翻译著述,“科学”一词在中国逐渐得到接受与普及,进而取代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中被人称之为“格致之学”。这时的”科学“倾向于强调观察和实证的经验主义及其知识观与方法论。2.科学的主要特征⑴怀疑精神①彻底怀疑论A.“观点分歧”:任何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对问题的无法决断的争论,既无

5、法选择与拒绝,也无法肯定与否定,只能“存疑”。B.“无穷后退”:证明一个事物的证据亦需要证明,因此论证无穷,只好保留意见不作判断。C.“相对性”:对事物的判断总依据判断者不同而不同,因此对事物的判断只能悬置。D.“假设武断”:为避免‘无穷后退’,总是假设一个论证起点,而这个论证起点并未通过任何证明,这是典型的独断论。E.“循环论证”:论证论题的论据又需要通过被研究的问题而求得论证,这种相互印证的论证方式。([古希腊]阿格利帕)②温和怀疑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

6、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而这些事物在过去的经验里又是从不曾分开过的。我们并不能看透连结这些事物背后的理性为何,我们只能观察到这些事物的本身,并且发现这些事物总是透过一种经常的连结而被我们在想象中归类。”([英]休谟)③“普遍性与确定性”及其丧失科学的概念、理论、原则等等知识一些经验符号、记号,不是客观实在本身的反映。它们不是起源于具有客观基础的经验,也不是先天的,而是科学家们彼此“约定”的,是由于大家“同意”才发生作用的。彭加勒:“人

7、们试略加思索,就可知假设在科学中所占的位置;人们已知数学家既少不了它,而实验家也少不了它。”“貌似假设,其实不过是一种伪装的公约(convention)或定义而已。”([法]彭加勒《科学与假设》)数学是经验的还是纯粹理性的?([美]M.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⑵实证主义(经验)A.证实实证主义应当以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其表征为“实在”、“有用”、“确定”、“精确”、“肯定”、“相对”、“建设性”。B.证伪一个理论的科学性标准就在于其可证伪性。不能为任何想象的事

8、件所证伪的理论是非科学的。科学的划界与解决归纳法的问题。⑶理性主义(逻辑)海德格尔“Logos的基本含义是话语……Logos这个词的含义的历史,特别是后世哲学的形形色色随心所欲的阐释,不断掩蔽着话语的本真含义。这含义其实是够显而易见的。Logos被‘翻译’为,也就是说,一向被解释为;理性、判断、概念、定义、根据、关系。”([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⑷科学的反革命--理性的滥用(哈耶克)唯科学主义立场的特点:“客观主义”:以自然共性的角度取代人的精神范畴“集体主义”:在整体中发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