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扩大和培养》PPT课件

《菌种扩大和培养》PPT课件

ID:36911304

大小:289.6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0

《菌种扩大和培养》PPT课件_第1页
《菌种扩大和培养》PPT课件_第2页
《菌种扩大和培养》PPT课件_第3页
《菌种扩大和培养》PPT课件_第4页
《菌种扩大和培养》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菌种扩大和培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生物工业菌种与种子扩大培养2.1工业生产常用的微生物及要求2.2工业微生物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2.3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2.4生产菌种的改良2.5种子扩大培养本节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选育?自然选育(自然分离)的一般程序是什么?2.3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一、微生物菌种的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育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选育方法,它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但是自然选育的最大缺点是效率低、进展慢。因此,经常把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交替

2、使用,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自然选育(自然分离)的一般程序,是把菌种制备成单孢子悬浮液,经过适当的稀释以后,在固体平板上进行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经反复筛选,以确定生产能力更高的菌株代替原来的菌株。在过去40年间曾筛选出许多产生新的有用的次级代谢物的菌种。这些菌种多半是以经验式的筛选方法获得的。大多数的抗生素均由放线菌纲产生。前述介绍放线菌纲为主的分离方法原理和发展:选择性分离方法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预处理;所需菌种的分离;培养;菌落的选择和纯化。小结:菌种的分离简介一、菌种的来

3、源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二、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有了优良的菌种,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理先进的设备与之配合。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养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

4、种。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三、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菌种筛选主要步骤调查研究及查阅充分的资料 ↓ 设计实验方案 ↓确定采集样品的生态环境 采样 ↓确定特定的增殖条件 增殖培养 ↓确定特殊的选择培养基及可能的 ↓定性或半定量快速检出法 平板分离↓原种斜面 ↓确定发酵培养基础条件 筛选 ↓ 初筛(1株1瓶) ↓ 复筛(1株3~5瓶) ↓结合初步工艺条件摸索 再复筛(1株3~5瓶) ↓3~

5、5株 ↓ 单株纯种分离↓生产性能试验 ↓→毒性试验 菌种鉴定(一)采样1、采样对象以采集土壤为主。一般园田土和耕作过的沼泽土中,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如一些野果生长区和果园内。采样的对象也可以是植物,腐败物品,某些水域等。从自然界筛选2、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3、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

6、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二)增殖培养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可以通过配制选择性培养基,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来控制。例如碳源利用的控制,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其它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这样对下阶段的纯种分离就会顺利得多。(三)培养分离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的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在这—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控制得细一点,好一

7、点。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平皿划线分离法a.连续划线分离法b.分区划线分离法(四)筛选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五)毒性试验自然界的一些微生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产毒的,将其作为生产菌种应当十分当心,尤其与食品工业有关的菌种,更应慎重。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礼来(Elililly),花了10年的时间从40万株微生物

8、中,发现了三种有潜力的新抗生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