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试论语文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ID:36960789

大小:4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4

试论语文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_第1页
试论语文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_第2页
试论语文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_第3页
试论语文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_第4页
试论语文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语文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语文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叶延武摘要:语言作品是语言文字据以存在的依据,语言文字包含着语言作品这个统一性的、普遍性的依据。以语言作品为对象,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明晰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及其生成规律。根据读者注意力对文本结构的不同选择,阅读活动可分为语言、言语和作品三个层次;作为学科对象的交际问题,亦可相应地区分为语言问题、意识问题和语用问题(言意矛盾)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语文教学内容的结构层次。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语理教学语感教学语用教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兼而有之

2、的复杂系统,其中确定性是指课程内容的逻辑性,不确定性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成性。本文根据读者对文本结构的不同心理选择,把阅读活动区分为语言、言语和作品三个不同层次,把作为学科研究对象的交际问题相应区分为语言问题、意识问题和语用(言意矛盾)问题三个层次,并从三者的整体关系出发,阐述语文教学内容生成的基本路径及其规律。一、语言层次的语文教学内容在语言层次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言语中的语言事实(字词句)。借用刘大为先生的一个比喻就是,学生此刻主要关注窗户玻璃,而对窗外的景色却无暇顾及,或暂无充分条件顾及。例如,文言文在用字、构词、造句等方面和语体文相比存在着许多差异,这

3、些差异往往构成语言(玻璃)“不透明”问题,在客观上阻碍学生对作品内容(窗外景色)的审视,这时就需要把“不透明”的语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转化为问题加以思考,作出适当的解释。于是,语言层次上的学习,就呈现为“语言事实——语言问题——语言规律”的基本过程。(一)对语言事实的亲历“艺术开始于形式开始的地方”(维果茨基),在阅读中,我们总是始于对语言事实的感受。言语中的语言事实,是言语诉诸阅读感知的物质外观,包括汉字、词语、句子和篇章等不同层级,它们“既是一个系统,各项要素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其中每项要素的价值都只是因为有其它各项要素同时存在的结果”。[1]“同时

4、存在”意味着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状态”(共时性结构),索绪尔认为这种语言状态以两种关系作基础:一是句段关系,指各个词(要素)相继出现,一个挨一个排列在语言的链条上面;一是联想关系,指在该言语之外各个具有某种共同点的词会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前者是在现场的(如“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见”),后者则把不在现场的要素(“蓦然、突然、忽然……”,“望、看、观……”)联合成潜在的记忆系列。这样,言语的形成,实际上是联想集合与句段集合在纵横两条轴线上同时运行的结果,它们相互制约,导致系统内同时存在的各项要素间的复杂平衡,其中任何一项(如“见”)都相对于其他项(如在

5、场的“悠然”,不在场的“望、看、观……”)而存在,本身并无独立自足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文本阅读意味着对上下文和现场内外语言事实的联系和联想,意味着对语言状态的亲历和体验。语言教学应该从语言事实而非语言学概念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亲历和占有语言,不断提高驾驭“语言状态”的能力。(二)对语言问题的探究这里的语言问题,是指言语中的语言问题,它基于语言事实。“语言活动不可能永远流畅无阻地进行,哪怕是语言能力十分完美的人。我们经常会遇到表达上的障碍,感到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而不得不从流畅的语言过程中抽身出来,置身语言之外斟词酌句;理解别人的话语尤其是书面话语时,更是常常会

6、因为遇到疑难费解之处而不得不停顿下来,同样置身于语言之外去推敲琢磨”。[2]这里所谓的“词不达意”、“疑难费解”等,指的是经验层次的语言问题,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个体的涵泳体悟加以解决,另一部分则需要上升到科学的层次,给出科学的解释。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段话隐含着通感等普遍的语言规则,单凭语境无法得到透彻的理解,需要将其视作普遍的语言事实,从修辞学角度设计有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7、例如:零星的白花,怎么会有“袅娜”“羞涩”的不同情态?又怎么会像“明珠”“星星”“美人”?白花的“缕缕清香”(嗅觉)怎么会跟“渺茫的歌声”(听觉)相仿佛?……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既有助于从文本的语言层面深入到文本的意蕴层面,又有助于让学生形成普遍的语言经验。(三)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这里的语言规律,是指语言事实中所包含的普遍的语言规则。语言规律的掌握,是语言素养发展的重要标志。关于语言素养,我们可以借鉴有关知识内涵的理论,将其分成三个方面:第一,知道语言“是什么”,即拥有关于语言的事实性知识,如语法知识、修辞学知识等;第二,知道“怎么做”,即掌握语言运用的技能;第三

8、,是关于语言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包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