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

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

ID:37085376

大小:6.67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5-11

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_第1页
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_第2页
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_第3页
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_第4页
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章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本章主要内容回火过程中的组织变化(5个阶段)回火后力学性能的变化回火脆化现象的产生及其避免回火工艺(3种)8.0概述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在A1以下的温度加热、保温,并以适当速度冷却的工艺过程。目的:使淬火得到的亚稳组织转变为稳定的回火组织;提高淬火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脆性;降低或消除淬火引起的残余内应力,稳定尺寸。8.1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变化淬火钢亚稳组织:马氏体(M):C在α-Fe中呈过饱和,使晶格承受应力。比容最大,储存了部分相变潜热。残余奥氏体(AR):过冷、承受应

2、力和应变。比容最小,储存了大量相变潜热。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碳原子的重新分布—时效(100℃以下);过渡碳化物的沉淀(100~300℃);AR的分解(200~300℃);过渡碳化物转变为Fe3C(200~350℃);Fe3C的粗化和球化,以及等轴铁素体晶粒的形成(350℃以上)。8.1.1碳原子的重新分布—时效阶段(100℃以下)温度较低,碳原子只能做短程扩散,进行偏聚。(1)低碳M—在位错线附近偏聚亚结构为位错,C原子倾向于偏聚在位错线附近的间隙位置。(2)高碳M—在孪晶界面上聚集亚结构为

3、孪晶,C原子将在一定晶面上聚集,形成富C聚集区。8.1.2过渡碳化物的析出—回火第一阶段(100~300℃)现象:随T↑,M中C%↓,晶格常数c↓,a↑,正方度c/a↓—过饱和程度下降。实质:马氏体发生了分解。M→M’(过饱和α+ε-FexC,α含碳量约为0.25%)ε-FexC(x=2~3),HCP结构,与基体马氏体保持共格关系。过渡相。8.1.2过渡碳化物的析出—回火第一阶段(100~300℃)产物:回火马氏体(M’)。有一定过饱和度的α固溶体(立方马氏体)和与其有共格关系的ε碳化物所组成的

4、复相混合组织。在普通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不出回火马氏体中的ε碳化物。回火马氏体在形态上与淬火马氏体相似,但回火马氏体易腐蚀,成黑色组织。性能:保留高硬度。8.1.3残余奥氏体的分解—回火第二阶段(200~300℃)AR→M’或B下(α相+ε-FexC碳化物)。α相的C%:与M在该温度下分解后的C%相近,也与过冷A在该温度下形成的B下的C%相近。ε-FexC:与相同温度下,M分解或B下中碳化物相似。残余奥氏体与过冷奥氏体钢淬火后的AR,与过冷A同属亚稳组织,本质相同,但AR存在于M之间,受M影响:(

5、1)马氏体条间的AR含碳量高于平均含碳量,已转变的马氏体会使AR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使AR在低温较难分解)(2)回火过程中(T>200~300℃),M分解,对AR压力降低,影响到AR的转变。8.1.4过渡碳化物转变为Fe3C—回火第三阶段(200~350℃)在250~400℃回火时,碳钢M中过饱和的C几乎全部析出,将形成比ε-FexC更稳定的碳化物χ-Fe5C2和θ-Fe3C,其稳定性均高于ε-FexC。转化是通过ε-碳化物的溶解和θ-碳化物重新从马氏体基体中析出的方式完成的。8.1.4过渡碳

6、化物转变为Fe3C—回火第三阶段(200~350℃)(1)碳化物转变:低温→高温低中碳马氏体(C%<0.4~0.6%)(<0.2%C钢)(>0.2%C钢)中高碳马氏体(C%>0.4~0.6%)8.1.4过渡碳化物转变为Fe3C—回火第三阶段(200~350℃)(2)相状态:低温→高温低中碳马氏体(C%<0.4~0.6%)中高碳马氏体(C%>0.4~0.6%)初期α相与ε相保持共格关系,但当ε相长大到一定尺寸及其转变为其他相时,共格关系将被破坏。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ε-FexC转变为其他碳化物时,新

7、生成的碳化物常呈薄片状,若分布在原马氏体晶界上,将引起钢的韧性显著降低。随回火温度升高,片状碳化物将转化为粒状,且会出现小颗粒溶解、大颗粒粗化现象。8.1.4过渡碳化物转变为Fe3C—回火第三阶段(200~350℃)产物:回火屈氏体。由饱和的α相和细小片状的渗碳体组成。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淬火时晶格畸变所造成的内应力大大消除。8.1.5Fe3C的粗化和球化,以及等轴铁素体晶粒的形成—回火第四阶段(350℃以上)(1)淬火应力的消失350℃时,第三类应力(晶格畸变)消除—由于C原子从

8、基体α相中析出。>350℃时,第二类应力(微观应力)开始下降,到500℃基本消除—由α相回复所致。500~600℃时,第一类应力(宏观应力)接近完全消除(再结晶所致)。8.1.5Fe3C的粗化和球化,以及等轴铁素体晶粒的形成—回火第四阶段(350℃以上)(2)α相回复与再结晶1)低碳板条马氏体T>400℃时,开始回复。位错密度下降,板条状形态保持。T>600℃时,开始再结晶。位错密度低的等轴铁素体新晶粒逐步取代板条。8.1.5Fe3C的粗化和球化,以及等轴铁素体晶粒的形成—回火第四阶段(3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