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

ID:37090129

大小:31.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7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_第1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_第2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_第3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_第4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自然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4.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7.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9.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表现为继承与创新

2、的统一?10.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1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1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14.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15.战略性思维对于科学研究有何意义?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6.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7.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18.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19.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20.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

3、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21.科学技术的风险有哪些?如何恰当的进行科学技术风险评价与决策?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2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2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24.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的时代意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

4、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

5、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2.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自然辩证关系?(1)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2)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6、。(3)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致命了发展方向和目标。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书上的:(1)“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它“功 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共生关系,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

7、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3)“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即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4)生态自然观将随着系

8、统科学尤其是生态科学的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