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教师》有感

《做最好的教师》有感

ID:37147442

大小:4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9

《做最好的教师》有感_第1页
《做最好的教师》有感_第2页
《做最好的教师》有感_第3页
《做最好的教师》有感_第4页
《做最好的教师》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做最好的教师》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在平等中培养平等——读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有感朋友曾不止一次地建议我多读点书,如果不读书充实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如同风干的丝瓜了无生趣。当时我还虔诚地请他给推荐几本书。朋友便提起李镇西的名字,说李镇西老师现在非常有名,理应读读他的书。当时,还未见到他的书,只能到百度中浏览李老师的网页,从中领悟一些教育的高见了。去年元旦,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那本《做最好的教师》呈现在我眼前时,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她。整本书很厚、故事很多也很长,因为是用心血写出来的毫不掺假的东西,所以很能打动人。尽管由于年龄关系读过后的东西经常就想不起来了,但再读时就没了陌生之感。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跟

2、一个名人对话。的确是这样,曾在网上看到李老师写的关于父亲的文章,被感动地一宿未眠。但本人有个大缺点:只喜欢就一篇文章来谈自己的看法,却没能力对整本著作进行一个综合评价。所以,只有外甥打灯笼,只能选一个片段来谈自己的感受了。“在平等中培养平等”李老师讲过自己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两件事情。故事一:课间休息,一女生来到办公室,跟老师借个杯子喝水服感冒药。李老师坐在椅子上,用手指了指角落的书柜,告知学生杯子的位置,让学生自己去拿。学生找到杯子后自己倒开水服了药,说:“谢谢李老师》”然后走了。故事二:李老师上作文课时,学生在写作文,老师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红色圆珠笔没油了。当自己轻声问前排学生“谁有

3、红色圆珠笔、借来用用”时,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以最快的速度打开,找出圆珠笔,纷纷把握着笔的手伸向老师。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真诚的渴望。最后是那位课间向老师借杯子喝药的女生反应敏捷,虽然坐在第三排,却小跑着将笔送上讲台,在将笔递到老师手中之前,她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了一下,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这在我们看来,显然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然而多少年之后,李老师却记忆那么深刻,而且还引发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我”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叫?而“我”向学生借笔时,为什么学生没有对“我”说:“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李老师认为学生把笔递给自己

4、是对人起码的尊重,而自己当时却连想都没有想到过将杯子亲自递给学生。因为在潜意识里,学生毕恭毕敬地把笔递给老师,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是学生;而如果老师把水杯毕恭毕敬递给学生,则是有失体统的,因为我们是老师!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师生平等与否,往往通过一些司空见惯的细节表现出来,而且这些细节都是不经意的,但也许恰恰通过许多“不经意”的“细节”,我们就正在为未来培养着公民或顺民。民主是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从小在心灵深处确立平等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这种“平等”,这是我们教育分内的事。基础教育近来流传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但“蹲下来”的本意不是

5、指“肢体上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即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不仅仅由教师的师德决定,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蕴含的必然要求。作为肩负教育使命和引领责任的教师,当然应该在思想上比学生更成熟、学识上比学生更渊博,但这不妨碍我们拥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童心与童心相遇,才是真正自然而然的平等。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记得一位教师曾说过班上发生过的事情,冬天,当老师洗完手后,问学生谁有搽手油时,第一天,没有学生举手,而第二天到校则发现每个孩子桌头上都放着一盒搽手油。还有个老师习惯上问学生几点了,后来班上好多孩子都戴着手表……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可爱啊,这些小事情足以见证他们对老

6、师无限的爱与尊重。可是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是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了呢?有一件事情,曾一度使我感到困惑:一学生数学成绩欠佳,为此数学老师便利用上体育课的机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补课。经过老师一番耐心细致的讲解,再补做了几道巩固练习题,学生很快便掌握了学习内容。当时,初为人师的我才如梦初醒:哦,怪不得别人班差生极少,学生总体成绩那么高,原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但后来又听到一个故事:邻校有一位教书法的老教师,他有个怪脾气,谁也惹不起。只要是他的书法课,必须一个学生不准少,否则,他将拒绝上课。因此,老师们也很识趣,碰上音体美课,老师会把差生领到办公室补课,而遇到书法课,则干脆死了那条心。当

7、时听这个故事时,心里还在想,这老教师也太较真了,干嘛跟老师们过不去!说是这么说,但我很少在音体美课上带学生去补课,除非非常严重的极个别情况,因为总感觉他们只是些孩子,音体美课那么丰富有趣,实在不忍心剥夺他们这项权利。李老师外出讲课的故事再次讲到,当他进教室后发现只有40名学生,当得知因为怕“效果不好”时,便把20来个因成绩不好被“淘汰”的学生叫回来上课。他的主张是“一个都不能少!”因为李老师看来,这不是有关正直不弄假的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