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全册教材分析

六下全册教材分析

ID:37152754

大小:69.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19

六下全册教材分析_第1页
六下全册教材分析_第2页
六下全册教材分析_第3页
六下全册教材分析_第4页
六下全册教材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下全册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下册修订说明及教材解读俗话说:君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究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是教好课的先决条件之一。从2014年暑期开始,我们各级段同时使用了数学新教材,这是根据2011版新课程标准进行修订的,前面已经过渡了两年,从去年暑后一到六年级同时使用。由于使用修订教材才过渡到三年级,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不存在知识的调整问题,而四至六年级面对新课本就有了有的知识已经学过,有的是新增加知识等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们认真研究教材,解读好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尤其要搞清教材的变化,才能真正为备好课作好准备。

2、受教研室王主任的委托,年前我有幸参加了省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培训,感受很深,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享一下。一、全册变化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全册的变化,观察修订教材与实验教材的目录,我们发现有以下变化:老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已经移到了六上教学了,原来统计单元只保留了扇形统计图部分,去掉了中位数与众数,全册还保留了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几个新知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名称虽然没变,但内容已经截然不同了,总复习也作了个别调整,综合实践活动变化也很大,去掉了测量物体的体积,保留了面积的变化,增加了大树有多高,改变了综合应用为制订旅游

3、计划和绘制平面图。下面我们分单元解读一下教材内容编排中的变与不变。二、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来安排在统计单元教学,由于新教材去掉了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就单列为扇形统计图了,本单元除了教学扇形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还增设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况且,人们已经很少手工制作扇形统计图了,利用计算机画出扇形统计图,既方便又准确,而且十分美观。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

4、排如下:相比老教材,例1没有多少变化。教材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引出扇形统计图,是由于两点原因:一是不教学制作扇形图,没有必要呈现扇形图的形成过程。二是学生能够看懂扇形图里的信息,不需要给予其他帮助。例2:比较三种统计图,了解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要呈现的数据内容,选择适宜的统计图。教材用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示不同的数据,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例2是新增加的知识,需要老师们格外重视,具体教法,刚才视频中已经讲解的非常清楚了,这里不再重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新教材特别重视学生的动

5、手能力的培养,书中习题安排了“动手做”,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游戏方法,帮助组建活动小组,提出课题,设计实验方案,保证活动成效。三、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例2圆柱的侧面积例3圆柱的表面积例4圆柱的体积例5圆锥的体积原教材是教完例1后安排一个练习,教完例2和例3又安排了一个练习,新教材安排是教完例1、例2、例3后把原来的两个练习合成一个练习安排,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新知更加的系统,效果是不是比原来安排的更好,还有待于各位老师们在教学中检验。需要注意的是,原来习题中安排的通过旋转长方

6、形、直角三角形、半圆形成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的内容已经去掉,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师们教学中要把握分寸。原教材中的例4和例5教学安排变化不大,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例4和例5教学中增加了回顾与反思的内容,便于学生内化思维,培养反思能力。二是原来的综合实践测量物体的体积变成了动手做,减少了课时量。三是习题安排上发生少许改变。教材适当降低了计算难度。计算有关表面积和体积教学中要支持学生使用计算器,没有必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繁琐的乘法笔算上。如书中“(商标纸的面积)也可以这样计算:11π×15=165π”,省略165×3.14的笔算,

7、用165π作为最后的得数。这与中学数学是接轨的。当然有时习题中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题目还要进行计算的。学生还是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的,只是不象原来那样让学生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计算上来。四、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教科书里都教学一种策略,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本单元没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新颖问题、复杂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

8、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体会转化可以多样例2通过假设和调整解决问题,体会假设与调整可以多样由于原来课本安排的转化策略已经安排到五年级下册教材中了,这批学生没有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