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与历史虚无

历史解释与历史虚无

ID:37175708

大小:198.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1

历史解释与历史虚无_第1页
历史解释与历史虚无_第2页
历史解释与历史虚无_第3页
历史解释与历史虚无_第4页
历史解释与历史虚无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解释与历史虚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4卷第2期石家庄学院学报Vol.14,No.22012年3月JournalofShijiazhuangUniversityMar.2012历史解释与历史虚无郑翠斌1,逯慧娟2(1.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河北保定071000)摘要:客观真实性是历史的根本属性,也是历史解释的根本纪律性。历史研究者身处一定社会意识及政治因素中,使得历史解释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印记,从而在历史结论与历史真实之间,构建起一个适应时代的解释体系。历史解释随时代主题转换作适应性调整的特点,却给了一些不求甚解者篡改历史结论

2、的机会。他们在割裂史料和缺乏严密论证的情况下,依据假设,甚至猜想,强行推导出某种选择性结论,进而实现其特定价值观念的传递。但不顾历史真实的任何妄断和猜想,因缺少了材料和学理的支撑,便难免滑向历史虚无主义。关键词:历史解释;历史虚无主义;历史事实;研究范式;多面性中图分类号:K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72(2012)02-0030-05虽然在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上,历史学家们存让任何宣称的历史研究,都不能距离历史传统研究在争议,但那些否认历史学科学性的人,却未必同时路径太远,或者不能脱离追寻历史真实的这一使命。否定历史存在的客观性。历史研

3、究的任何起点,必借助科技发展创设的新研究手段,只是对传统研究须以承认历史的真实存在为前提。对历史的解读必方法的补充,而不是取代。研究结果只会因此更接然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宗旨,否则所宣称的历史解释近历史真相,而不是因此否定了传统研究路径的可便不存在些微合法性。因此,历史学家或历史研究能性。者,无不一再宣称自己对待历史研究的严肃和严谨。就历史事件而言,它只是人类时间射线上的一个点,具有确定性、唯一性。而对这个时间点的解读,一、历史解释的客观性与多面性却呈现多样性特征。首先,历史事件存在客观复杂虽然作为结论的历史,其真实性受材料和研究性。历史事件是多种条件和因

4、素的复合体,不宜从者观念及方法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局限,但对历史单一角度,用简单方法去解释。其次,研究者受主观真实的无限接近,绝非历史学家私人志趣,而是历史因素影响,不同研究过程存在观念、理论、研究角度研究的根本归所,也是历史学科纪律性的唯一来源。的差异性,事件解释自然呈现多样性结果。除此而那种怀疑或否认历史学具有科学性,而将历史研究外,因技术条件及手段限制,研究结果还存在研究层及最终文本表述文学化甚至诗化的主张和实践,显次上的差异,这也构成历史解释多样性的一个来源。然已背离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的愿望,也阻断了较多情况下,历史研究者会将个人主观因素带入

5、研人们根据历史真相进行价值判断的途径和可能。这究,而外部环境因素也可能介入历史解释过程。这样的研究更近于历史题材类文学创作,便不用归入些因素,既包括社会普遍价值和个别价值内化而成历史研究范畴或另外划分学术门类以容纳,还归其的个人观念,也包括某一成体系理论或特定社会意文学本来面目或更为恰当。而历史研究是还原历史识形态围囿下的固定结论。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历真相的学术实践,以史料的搜集、发掘和辨析为主要史解释,其指向虽宣称在于揭示历史真相,而实质却手段和途径,以呈现无限接近真实的历史解释为主可能在验证所涉及观念、理论及意识形态影响历史要归旨。这便使历史研究获

6、得一条终极衡量准则,解释的可能性。这便造成一时代必有一时代的历史收稿日期:2011-10-10作者简介:郑翠斌(1970-),男,河北张家口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第2期郑翠斌,逯慧娟:历史解释与历史虚无31解释,虽然同一历史事件,也会因时代不同,而出现历史解释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寻大相径庭的结论。这是历史多样性的真实反映。不求方法和理论的突破是其必然。自20世纪八九十年过,任何历史解释,不论其中卷入怎样的因素,在体代,我国历史研究进入从宏观认识系统转换到微观现多样性的同时,都不能离开历史真实这一基本点。分析方法引入

7、的蜕变过程。以革命话语体系为特征虽然研究者在尽力划清学术与政治的界限,但的历史解释模式,转向以近代化或现代化为话语特如何解释历史,本就不是一个历史问题,而是一个现征的历史解释。这一转换拉撑了人们对历史认识的实问题,①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意识形态的特性。身幅面,丰富了人们对历史真实的认知。这是一种历史处不同历史时期的研究者,即便在同一问题上,其看认知多样性转换的学术走向,有其内部突破的要求,法也会因观念和选择角度的不同,出现明显差异,甚更有外部环境放松和推动的因素。人们引入“研究范至迥然异趣。作为事实的历史不具有任何意识形态式”的概念,来表达研究视角的转换

8、,即所谓“革命范特性,而作为解释的历史,却深受一个时代意识的影式”和“近代化范式”或“现代化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