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申论笔记

分享——申论笔记

ID:37180293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分享——申论笔记_第1页
分享——申论笔记_第2页
分享——申论笔记_第3页
资源描述:

《分享——申论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申论主要是考核三种能力:阅读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辅导内容  这次辅导班的内容是指出申论考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避免的错误。但是能力的提高还是在个人。  二、考核中出现的问题  公务员的考试都是很公平,但是也有偶然现象的存在,申论是主观题,阅卷的时候,老师也有自己的个人观点,也就是说,阅卷老师的思维定式对考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老师透露,批阅最后一篇大的文章的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这一点要引起重视,因此要在最显眼的位置把问题阐述清楚,其实这跟考研究生的政治很相似。  三、申论的考试范围  申论试卷拿到手

2、,其考试范围就是所给的材料,也就是说,答题不可以超越材料。考试前也千万不要估题,有的时候准备的文章反而会造成一定的思维定式,也容易跑题。另外,对于时事政治要多加关心。  近期热点:生产安全、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精神建设、“八荣八耻”……  四、作者问题(核心问题)  申论的考试的作者不是“我”,在做申论的试题时,考生代表的是机关工作者,要站在政府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时刻要记住的问题。  五、考试题型  有三种:  1、全面、有条理、有层次的概述材料  这是考查考生的阅读概括能力,相当于汇报事件。最关键的是

3、要抓住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  模式(仅提供思路,考试时要灵活变通):  (1)情况、事件  (2)时间反映的问题  (3)点出问题的意义  从具体到一般,需要概括抽象——有层次  抓住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原因、经过、结果——有条理  材料反映的内容,求同存异,才能保证全面 根据模式思考可以得到该得的分数,但是,根据材料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的是:这种题有变形。可查阅近五年的真题参考。  2、提出对策、建议  失分最多的一题  (1)关键:认识问题,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把握准确。如果这个错了,也就无所谓解决问题的对

4、策了。  (2)制定制度的问题  (3)执行问题  (4)考核、评价、监督问题  这一种题型不是考查问题解决得是否完美,还是考查思路。另外,提出的对策与对策之间也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假如,只要解决一个问题,答题时不但要答出这个核心问题该如何解决,还要答出类似问题该如何解决,才会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仔细阅读材料,在这里,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要注意罗列问题时的逻辑顺序,主次要把握,有并列关系的可归纳。记住,根据模式,罗列的问题不要超过四条。 3、有三种情况:对提出的对策进行论证,可全面,也可就一方面;就材料反映的主要问

5、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就材料反映的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另外,还有变通,如报告、演讲稿。  对于全面论证,因为把握不全面,所以考生得不到高分。近几年这种题型不多见了。  只就一方面的重点论证,容易跑题,但是很容易得高分。这种题型的关键是抓住主要问题。  第三种类型考得最多。  在这里具体说一下阅卷过程,老师一拿到卷子,就要先确定类型,时间为30秒,一共四类卷,不及格、及格、一般和优秀。一般来讲,不及格和优秀卷最好确定,而中间的类型则有些难度,我们写的文章被归入哪个类型是最关键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

6、阅卷老师在我们的文章中找到他所要得关键内容。  阅卷涉及的方面:1、要论述什么问题 2、对问题的看法、认识的深度 3、分析角度                  4、层次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  最先引起注意的是题目,题目自拟的时候,尽量不要花哨,最好是能体现出前面罗列的四项内容中的两项关键内容——问题和对策。  正文一般是三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开头部分  提出问题,建议打草,不是具体内容,只列大纲即可,使思路清晰。材料、所提出的问题、个人观点这三个方面都可以作为切入点。注意:引用材料要简洁。 

7、 第二,分析问题  不是考查文采,更看重的是分析问题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可以加上提示句(概括大意的句子,使文章一目了然)  例:概述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提示句可以这样写:从理论上……,从现实中……等等然后,在提示句之后,就对问题进行展开,在这里所要遵循的原则是:  启:概述问题  承:问题的要求和意义  转:将问题回归现实  合:解决问题,措施  从面到点,到行为,再到结果。所要概述的问题,不是具体的,而是上升到一定高度的特殊问题,但是在把问题回归现实之后,其措施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论述文中,各种论证材料

8、都要有:数据、事实等。数据材料不容易给出,可以发散思维如下:一个看似比较小的问题,当其乘以十三亿人口时,就是个大问题;同样的,我国的某种优势,当其除以十三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事实材料,可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只要有联系的都可以借鉴。  在考试中,要切记,不管如何表达,只要把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不要在乎文章是否文字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