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ID:37218365

大小:775.8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2

建设创新型国家_第1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_第2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_第3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_第4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设创新型国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工业工程1101班主讲人:盛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党历来也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邓小平多次强调,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江泽民也反复强调,科技创新越来越成

2、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致,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进一步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七大党的十八大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

3、,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激发全民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品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创新型国家的典型代表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美国通过创新所生产的科技产品一直都

4、引领者世界的潮流。很多电影都可以反映出来。终结者钢铁侠国家创新能力的排名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最具有创新能力的前10名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韩国,瑞士,冰岛,爱尔兰,中国香港,芬兰,美国,日本,瑞典。中国在此次创新能力调查中位列第27名。而2000年的排名仅为38位,即过去10年间,中国的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迅速增强,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创新能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无可替代。一个拥有高端技术的国家,它的内部需求不必受制于人,能够用低成本打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带动经济的发展,以此来推动社会

5、的全面发展。这是增强综合国力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用15年时间使我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规划纲要中强调,要求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而关键技术是无法通过引进得到的。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知道方针。自主创新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依托重大工程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施国产化并再创新

6、,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为各行各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铁路装备制造业为例,,以国内铁路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企业为主体,与国际跨国公司开展技术合作,聚集国内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掌握了当今世界一流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技术。在1997年的第一次大提速,列车的平均时速为90公里。在2006年的第六次大提速,主干线开始以时速200公里的速度运行。重点跨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

7、式发展。三峡水电站:能够控制百年难得一见的洪水,确保中下游的安全。解决了华中,华东,华南的电力供应问题。为航运提供通江达海的便利。青藏铁路: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克服了各种技术上的难题,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支撑发展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

8、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时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