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

ID:37248310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_第1页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_第2页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_第3页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一、导入技能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导入技能的类型(一)直接导入直接阐明学习目的、要求和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教师以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来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里《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文。(二)经验导入以学生已有

2、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的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三)实验导入主要是演示实验。设计演示实验可从已知的实验入手,向本章内涉及的未知实验过度,尽量采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象苏教版小语二下《晚上的“太阳”》一课。课始,老师可以先以激情的语言导入实验,然后拿出相关教具,动手操作实验,让孩子在观察中去发现问题,再走入文本中去学习。(四)旧知识导入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要精选复习提问时新旧

3、知识联系的‘支点’。(五)直观导入注意引导观察,并及时地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以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六)设疑导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七)事例导入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生物学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八)悬念导入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念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念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九)故事导入应

4、用原则与要点各种不同的导入类型,在使用和实施中,均应遵循下列原则才能导之有方。(一)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二)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三)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魔力趣味性和艺术魔力即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个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二、提问技能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

5、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式。提问类型1.回忆提问2.理解提问包括一般理解和对比理解。如在教学《宋庆龄的故居》一文,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看哪个同学最能用心读书,最会读书。把课文一、三小节连起来读一读,看这两小节的意思是不是完整。如果意思完整,课文的第二小节可不可以删去,如不能删去,请说明你的理由。”3.运用提问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许多教学问题和理科的概念教学常用。4.分析提问分析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和原因,或者找出条件

6、之间、因果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做适当的指导、提示。5.综合提问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教学苏教版小语四下《黄河的主人》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艄公说吗?”6.评价提问评价他人的观点、判断方法的优劣,具有批判性。应用原则与要点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在于内容要集中。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

7、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处理方法。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是时机。6.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态度提问。7.提问后不要随意的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思会发生微妙的变化。8.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10.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题

8、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三、学法指导技能学法指导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一)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是这种作用体现的途径之一。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小语四下《云雀的心愿》一文时,采用谈话法,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2.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3.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