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上教案

数学二上教案

ID:37318974

大小:1.22 MB

页数:96页

时间:2019-05-21

数学二上教案_第1页
数学二上教案_第2页
数学二上教案_第3页
数学二上教案_第4页
数学二上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二上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期教学计划一、本班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二、本册教材内容(一)数与运算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二)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 统计(四)数学思想方法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五)数学实践活动1.我长高了2.看一看,摆一摆三、学期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初步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

3、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96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与

4、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进度一9.3—7长度单位④二10—14两位数加两位数③两位数减两位数①三17—21两位数减两位数④四24—28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④五10、1—5六8—12整理和复习②我长高了①七15—19角的初步认识②乘法的初步认识②八22—26乘法的初步认识①5的乘法口诀②九29—11、22、3、4的乘法口诀④十5—96的乘法口诀③整理和复习①十一12—16观察物体④十二19—237的乘法口诀④十三26—307的乘法口诀①8的乘法口诀③十四12、3—79的乘法口诀④十五10—14

5、整理复习①看一看、摆一摆①统计②十六17—21数学广角②总复习十七24—28期末复习考试十八31—1、4十九7—11机动二十14—1896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例3及相关内容认识米 用米量例4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6、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l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2.掌握米、厘米之间的进率。3.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4.直观认识线段特征。5.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和线段的方法。难点:1.1米、1厘米长度表象的建立。2.进率的理解与掌握。3.以米、厘米作单位,用刻度尺准确量出物体和线段的长度。四、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96课时教案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时第1课时

7、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①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如用1角硬币作标准量,得出课本宽大约7个硬币那么长;用曲别针量,得出课本宽有5个曲别针长;用三角形量,量得课本宽有4个三角形学具那么长;用木块量,得出课本宽大约15个木块那么长(见下左图)。由这些不同的测量结果学生自然会想到:“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②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教材让学生自由量,如用小刀量铅笔盒的长,用曲别针量铅笔的长,用橡皮量剪刀的长,用“一”量

8、桌子的长等等,通过比较所量结果,学生会发现有些物品的长度不同,但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量的数据却可能相同。如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的长是不一样长,但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有5把小刀那么长,同样都是5,它们却不一样长(见下右图)。由此引起认知冲突,学生自然会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东西量出的结果一样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物品(如方木块)进行测量,去解决上面两个矛盾冲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