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合肥电子学校挂职学习总结

赴合肥电子学校挂职学习总结

ID:37342236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2

赴合肥电子学校挂职学习总结_第1页
赴合肥电子学校挂职学习总结_第2页
赴合肥电子学校挂职学习总结_第3页
赴合肥电子学校挂职学习总结_第4页
赴合肥电子学校挂职学习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赴合肥电子学校挂职学习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赴合肥电子学校挂职学习总结一、事件回顾2011年12月6日,我怀着一份渴望、一份不安的心情来到合肥市教育局,参加了“霍邱寿县学校干部教师来肥挂职学习派遣仪式”。会上合肥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张曙和处长主持会议并宣读了合肥市教育局“合教党委(2011)62号关于接收霍邱寿县部分学校干部教师来肥挂职学习的通知”。两县及合肥市教育局的领导在会上分别发言,寿县教育局田大敏局长介绍了寿县教育的基本现状,并要求我们挂职人员“潜心观察、诚心交流、细心体验、真心学习”。此次合肥市教育局精心挑选了11所特色鲜明的各类学校(其中:高专1所、中职1所、普高4所、初中1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供两县42名(其中寿县2

2、0名)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及教师对口挂职学习。会后,我和本校张家启老师、霍邱姚李职高周良山校长一起跟随合肥电子学校文侠校长来到工作学习的单位并与全体领导班子见了面。我们分别被对口安排在教务处、理工教研组及政教处工作,学校还为我们专门配备了办公桌及电脑,为我们工作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一个月来我们通过参观教学设施,与部门负责人座谈,调阅有关材料,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有关会议和活动等方式,对学校各项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也有了很大的收获。二、学校概况合肥电子学校位于合肥市长江东路。原为合肥市第十二中学,1984年改制为职业学校,1999年12月更名为“合肥市电子学校”,是合肥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以培

3、养电子技术、机电技术和信息技术职业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省级示范中等专业学校,有3+2高职、三年制中专及一年制中专等学制。7多年来,学校采取“独木桥外多开路,三分天下育人才”的办学思路和弯道超越策略,错开与其他职业学校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就业质量、对口高考和技能大赛成绩名列全省同类学校前列。学校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和教育部、财政部重点建设的“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学校现开设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与维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软件等专业19个教学班,在校生600余人。学校拥有电工电子、

4、维修电工、电路仿真(EWB)、可编程控制器(PLC)、单片机、机电一体化、钳工、模具设计(CAD)、机械传动、电路设计与分析(EDA)等25个专业实验实训室,能同时提供800多个实训工位。另外,该校还是2009年、2010年、2011年电子装配、维修电工、制冷与空调、单片机等省级技能大赛的承办单位。目前,学校有教职工70名,其中省市级教坛新星7名;有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维修电工高级工、技师7位;2位教师在国家学部委担任理事;3位教师在2009年安徽省第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指导教师精英奖。三、办学特色先进的办学理念  在对职业学校学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合肥电子学校坚持做到四个“务必”:一是

5、务必以学生为本位。对于职校学生,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企业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找到一份工作,得到一份工资,先解决首要的生存问题;二是务必保证以技能为中心,教育教学做到“三个突出”: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突出学生对专业新技术的学习;三是务必以服务为宗旨;四是务必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标准必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在合肥电子学校,“学生为本位,技能为中心,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是该校一贯的办学理念。合肥电子学校坚持以“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强、合格的蓝领技术工人”为其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工学结合、半

6、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从2009年开始,美的-荣事达冰箱事业部为双方合作开办“美的班”提供教学所需器材和原材料以及支持学校承办省市学生技能大赛资金共计14万多元,先后培训专业教师4名;7芜湖长兴科技、合肥国晶微电子每年拿出2万元用于校企合作班困难学生资助;三晶电子结合合肥市职教基地建设,为学校提供一条电子元器件生产线。近年来,安徽合肥电子学校先后与合肥周边的近30家大中型电子企业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关系。如:与合肥三晶电子采取“半工半读、勤工助学”即中国特色的“双元制”;与美的-荣事达、尊贵电子、美菱、德润电子采取“订单定向培养”;并与多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培养”等。这三种培养模

7、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研究编写教材、共同选派教师授课,最终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员工,实现‘零距离’教学、达到‘零距离’就业”。如今,高新区、经开区上规模的一些企业均与学校建立互为基地关系,分别挂牌,即学校作为企业的员工培养培训基地,企业作为学校的教师培训基地和学生实训基地。  课程改革凸显实效  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理论课为专业技能课服务,专业技能课为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